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荔湾区协作办公室(广州市荔湾区科创区发展中心、广州市荔湾区经济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455380417E/2016-17212 分类:
发布机构: 荔湾区协作办 成文日期: 2016-02-18
名称: 光伏发电下乡,贫困村建立了个“屋顶银行”
文号: 发布日期: 2016-02-18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光伏发电下乡,贫困村建立了个“屋顶银行”

发布日期:2016-02-18  浏览次数:-
( )

连州市东陂镇香花村新建的村便民服务中心楼顶上,来自广州荔湾区的两位驻村扶贫干部扶东、王振正在监督着工人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村委新旧两座楼屋顶总共能安装80多块,工人们已完成了大半。

   “过去村民家里用电还得自己掏钱,光伏发电项目建好联网发电后,村里村民就可以免费用上太阳能发的电了,多余出来的电卖给南方电网还能赚钱。”王振介绍说。

作为荔湾区帮扶连州扶贫示范村的驻村干部,香花村前前后后迎来了很多参观的人。对于每个前来参观太阳能发电项目的人,王振都会给他们算一笔账:80多块太阳能电池板投入为20万左右,每年除了供村集体、村民自用外,剩余的电量大约每年可给香花村带来3.5万左右的收入,电池板的使用寿命可持续25年,这就意味着香花村将从这个“屋顶银行”获得超过80万的收入。香花村也将成为连州首个“光伏扶贫”的受益者。

光伏发电带来25年稳定收入

位于连州东陂镇山区的香花村是连州少数几个极度贫困村之一,2012年荔湾区金花、彩虹两个街道对口帮扶之前,这个不到700户的小村庄里贫困户达到了155户,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

“荔湾区承担帮扶连州的任务以来,扶贫工作队也在一直努力寻求产业扶贫的突破口,光伏扶贫项目可以算是我们扶贫工作中创新举措。”广州对口帮扶连州工作队队长陈鸿钦介绍说。

香花村“光扶扶贫”电站设计寿命20到25年,建设成本全部由扶贫队投入,正式联网发电后可为困难群众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每用一度光伏电站发的电,可以得到用电补贴0.42元,自用之外的电卖给南方电网(每度电0.58元)。这也意味着香花村目前建成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至少3万元的收入。

在王振看来,光伏发电作为扶贫项目引进香花村,除了可以给村里带来长久稳定的收入外,还有一个更要的好处在于这个项目具有可复制性,其他贫困村有需求完全可以依葫芦画瓢建立光伏发电站。“目前香花村还只是在村委新旧办公楼楼顶建立了光伏发电站,今后如果项目运行好的话,村里村民的屋顶其实也可以改造成光伏发电站,那这样带来的经济效益就更可观了。”王振说。

在陈鸿钦看来,光伏发电项目充分利用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连续25年可产生稳定的收益, 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既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又加快了节能减排型城市的建设步伐。项目收益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做到有的放矢,扶一批,富一批,贫困问题解决一批,探索精准扶贫开发的新机制、新路子。

多个项目齐上阵,力保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全部脱贫

除了“光伏扶贫”这一创新性项目,事实上在香花村扶贫干部们还有建立了多个产业扶贫项目。

种了几十年蔬菜的村民黄意强今年腾出了两亩地种上了120棵油茶树,说服他腾出地来种油茶的正是驻村的扶贫干部,黄意强愿意接受驻村干部劝说也是因为种油茶比种蔬菜能带来更高的收入。

“家里两个小孩都在读书,一个上大学,一个上初中,正是要花钱的时候,我们夫妻俩也就是靠在家里种田种地的那点收入,这边种菜的人很多,现在挣不了了,还是希望能够种点能够赚更多钱的东西。”黄意强说。

而两位驻村扶贫干部选择油茶进行推广种植,是因为村里本来就有成功的案例。村里有大户种植了近千亩的油茶,并且成立了自己的油茶加工公司,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苦于资金的限制,一直没能够扩大规模。

“现在市面上的茶油大概能够卖到50块钱一斤,贫困户种油茶只要管理得当,大概三年后就能有收入,且经济效益比种菜要好很多。”王振说。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贫困户接受种植油茶的项目,扶贫工作人员特意拿出扶贫资金给每户愿意种植油茶的贫困户购买树苗,还邀请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同时两位扶贫干部还以村集体的名义投入10万元进入村里大户的油茶加工公司。“今后几年油茶公司除了要将本金还给村集体外,还会有一定的分红,同时公司还承诺按照市场价格收购贫困户手里的油茶,这就为贫困户解决了市场销售的问题。”王振介绍说。

除此之外,香花村扶贫干部还通过入资的形式投资了腊味厂40万元、连州人民医院100万元,这两个项目平均每年将给村集体增加近20万的收入,且能够持续六年以上。依托村里成立的香花种植合作社,扶贫干部投入资金成立并扩大蔬菜种植基地,目前蔬菜基地已有300余亩,同时成立养殖基地,依托当地养殖大户,进行猪、兔子、鸡等养殖。

村容大改造,破败多年的学校终于换了新装

经过重新修葺的村香花小学里,30余名小朋友又开开心心地坐在教室里上着课。仅仅是在两年前,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的家长还在提心掉胆,担心孩子在学校里的安全问题。

“学校年久失修,周边的围墙有些地方已坍塌,学校厕所也很破旧,对学生来说都是安全隐患,但很多家长又没有经济条件将孩子送到镇上的小学去读书。考虑到这个情况,我们先期投入9万余元对香花小学进行帮扶,两街道对香花小学实施的围墙、厕所进行了改建。后两街道争取到热心慈善的立白集团捐赠的50万元,利用此款项对香花小学进行了全面维修更新改造,整个教学环境焕然一新,学生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学校上课了。”王振说。

比学校变化更大的是村容村貌。投入100余万元,进行了民房整饰、村民休闲路径建设、路灯安装、广场修建、公厕和垃圾池建设等,整个香花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入近70万元,一座两层的新便民服务中心大楼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建了起来。除此之外两街道通过自筹资金,进行了电线铺设、互联网络开通、厨房改造等基础建设工作,为村委会添置新办公桌椅、安装空调、消毒柜和饮水机等,共投入约15万元。

其他一系列民生问题也相继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得到解决。针对村卫生站缺医少药的情况,扶贫干部联系广州方面医院进行义诊,并对村卫生站送去药品,村卫生站拆旧建新工程已完成。香花村唯一自然村仙岩脚未实现安全饮水,两街道积极推进该项目,目前该工程业已完工。在道路交通方面,驻村干部积极争取到铺路水泥,实现了自然村巷道硬底化。扶贫队对香花村贫困户47名贫困学生提供助学帮扶,挨家逐户送去助学金,共计4万余元,其中为香花村最困难扶贫户争取到红十字会每月1000元助学扶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