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在广州多家知名电商企业打拼多年的吴丽霞回到家乡连州,开办农村电商公司,将连州各村的优质农产品卖到城市。与其他电商企业不同的是,这家公司还有一个特殊头衔:荔湾区电商扶贫示范点。
一年后,广州荔湾区的泮塘路仁威庙牌坊广场,迎来一位装扮可爱的“客人”:咧嘴大笑、圆胖型身材的“晶晶”。作为代表连州水晶梨的吉祥物,“晶晶”首度走入广州人的视野。
2015年9月,连州二中一场特别的开学典礼上,高一新生还有了另外一个身份———“广州一中学生”,他们有着两个学号,一个来自连州二中,另一个来自广州一中。
电商美女、双学号新生、水晶梨吉祥物……表面上看似没有联系的他们,却与一个共同的团队有关———广州市荔湾区对口帮扶连州工作队(下简称“扶贫工作队”)。
过去三年,荔湾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安排人力财力加快对口帮扶力度,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增强造血功能;并积极探索电商模式,搭建农商对接平台,并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贫困村、贫困户收入水平,使贫困村面貌日益改观,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同时推动连州市提升区域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两个学号的学生”承载着的连州教育革新梦
2015年9月进入连州二中实验班的80名高一学生,与以往新生有很大不同,除了每人都“分配”到两个学号外,在每个月的第一周,还会有广州市一中共九门学科任课老师来到班级上课。
“广州老师上课节奏很快,不提前预习可能会跟不上。”“广州老师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会启发学生一步一步去思考。”连州二中实验二班的陈晓婷、陈霞两个人很快感受到两地老师教学风格的不同。
在连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黄财友看来,这80名新生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两地学校合作的模式,打破目前连州高中教育格局。2015年,连州约2200人中考,前100名几乎全部去到了清远市一中(713分以上),连州本地的连州中学第一批次先录取前1200名(499分以上),连州二中第二批次录取。“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与广州高水平高中进行合作教学的模式,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来打破目前连州二中在连州高中教育中所处的地位,至少要实现与连州中学同批次招生。”连州二中高一年级组长李老师说。
连州二中的愿望,在荔湾区驻连州工作队的帮助下踏出第一步。“荔湾区广州一中实验班”开班后,实验班学生与广州一中的新生实行同步教学管理,广州一中的9名任课老师每月第一周准时到实验班上课。“实验班学生还实行动态管理,实行淘汰制;荔湾区教育局安排实验班奖教奖学助学资金,每一届安排20万元。”李老师称。
两校“联姻”的背后,是荔湾区驻连州工作队一系列工作的努力。在工作队的争取下,荔湾区教育局将此项目报批列入政府对口帮扶重点建设项目,成立对口扶贫支教专项办公室,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支教相关工作;荔湾区教育局在扶贫专项资金中设支教专项资金。
这种新形式长效扶贫机制,也得到了荔湾区及连州市两地领导的认可。荔湾区政府副区长陈建认为,实验班是教育帮扶的创新举措,是对教育帮扶工作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连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林光强认为,该举措是荔湾连州两地落实广东新一轮扶贫开发对口帮扶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帮扶连州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新突破和新尝试。
荔湾电网联姻连州农特产品农村电商开辟扶贫新路径
去年在荔湾区举办的连州水晶梨推介会上举办网上开卖仪式,设置二维码墙和电商物流展台,短短2分钟连州水晶梨在本地电商平台上销售达10265元,吸引518人购买,3003人点击查看,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带动城乡青年创新创业。
目前,连州许多村都有各自的特色农产品,如何把广州帮扶连州的25个贫困村农民种的这些农产品与市场有效的连接起来?是扶贫工作队来到连州后思考探索的问题。而回乡创业的电商美女吴丽霞,希望通过电商渠道将农产品销往城市,与扶贫工作队的想法不谋而合。
吴丽霞在连州开设的商品展示馆里,陈列着连州各村的特色农产品,墙面上,一张连州名优农特产品一览图格外显眼,各种农产品的上市季节加以注明。“我们定位的是扎根在农产品原产生的‘互联网+农业产品’的创新型农业科技企业,通过自建、联营完成农业生产合作网格化,构建了消费者在线预定,实时购物,线上支付,线下配送或自取的销售服务,让优质农产品销往广州、佛山等珠三角家庭厨房。”吴丽霞说。
目前这个电商平台已与25条贫困村扶贫项目达成共识,为贫困村优质农产品寻找“出路”。除了与电商销售人才的合作,另一项更广阔的电商培训计划也在各个贫困村展开。
连州东陂镇江夏村新建的村委会办公大楼里,由荔湾区两个街道办事处援助的十几台电脑及课桌已整齐摆放,这里将被打造成江夏村的电商培训教室。“村里有想要做电商的,都可以免费在这里培训。”驻村干部陈金应称,利用电商直接将特色农产品销往珠三角城市人的厨房,是江夏村作为蔬菜种植大村进一步扩大销售量的重要渠道。
随着电商培训面的扩大,更多贫困村相继建立自己的电商培训教室。荔湾区驻连州工作队队长,连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陈鸿钦说,用“信息高速公路”把“田间地头”与城市、市场无缝连接起来,促进城乡产品、信息、资金、技术等高速流通、自由交换,为贫困地区插上脱贫致富的翅膀。
荔湾区是广州市电商集聚区之一,为探索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创新奠定了厚实基础。扶贫工作队抓住电子商务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商贸业中的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搭建穗连商贸平台,扶持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推进农村电子商务项目落地。
事实上,早在2013年,扶贫工作队利用荔湾区良好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资源,引进广州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在连州举办广州电子商务高峰论坛,协助成立了清远首家县级电商协会———连州市电商协会,开办电商培训班6期,引导连州企业与广州电商企业进行交流和对接,协助引进“京东帮服务店”,支持农村淘宝建设村级服务站,与创业青年合作成立“荔湾电商扶贫示范点”,协助成功开设淘宝店进驻“特色中国-连州馆”,成为全省第一个县域特色馆,培育和壮大连州电子商务产业集群。
潭岭水晶梨广州品鉴成为连州新名片
2014年,潭岭村水晶梨收益即实现翻番。“这是对口帮扶单位到村、到户的小帮扶。”陈鸿钦说,广州市荔湾区帮扶连州市,将水晶梨作为一大产业帮扶项目,举办连州市水晶梨文化节,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产业帮扶与贫困村双到工作相结合,将水晶梨品牌打响。“这么好的梨子一定要推广出去,让广州市民也尝一下。”
2015年10月,潭岭村水晶梨种植大户黄联英直接将几箱样板梨发往广州白云机场,这些买家都是她在今年连州水晶梨文化节上认识的朋友,广州的市场近两年逐渐打开。黄联英说,过去一年,她家收入翻了三番。一家人种了近30亩水晶梨,过去主要销给朋友、熟人。去年水晶梨文化节在荔湾区举办后,潭岭水晶梨品牌打响,销量也跟着扩大,一等品多销往广州。“潭岭水晶梨种植已有30多年历史。”黄联英说,潭岭地理环境适合水晶梨生长。全村水晶梨生产面积6000多亩,年产约500吨。由于过去种植、销售方式单一,果品尚未完全达到商品化,多集中销售周边三、四线小城市。广州市纪委监察局对口帮扶潭岭村后,驻村干部曹翔将水晶梨选定为村子主要产业项目,并围绕水晶梨做出一系列改变。
首先,为潭岭水晶梨注册商标,提高其知名度。其次,做好水晶梨统一包装,将农户零散销售方式转变为集中销售方式。潭岭水晶梨专业生产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合约,将全村3两以上优质果品进行统一销售。同时,广州市江南水果交易市场免费为潭岭村专业生产合作社提供两间交易档口,水果实现村到市场点对点销售,价格将翻番,市场管理方不收取任何费用,所有收益归合作社。
扶贫工作队副队长王晖说,连州水晶梨在全国范围形成标志性地理坐标,但“酒香也怕巷子深”。王晖认为,目前连州星子、龙坪、西江等乡镇为水晶梨主要种植地,由于缺乏品牌推广、媒体宣传,以及相应的销售渠道。珠三角市民对其并不是十分了解,不少农户水晶梨养在深闺人不识。
2013年以来,广州市扶贫“双到”工作队分别进驻连州25条贫困村。在摸清“家底”,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各贫困村实施“一村一策,精准扶贫”。去年7月,首届连州水晶梨品尝推介会在广州市荔湾区泮塘路仁威庙牌坊广场举行,来自连州的瑶族姑娘在荔湾湖“水上果船”现场为家乡义卖水晶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一年后,连州与荔湾区再次共同举行第二届水晶梨品尝推介会,并推出吉祥物“晶晶”。通过“政府主导、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旅游促销”的方式,文化节内容不断创新,还推出万人采摘水晶梨活动,将水晶梨推介会办成区域性节会品牌和展洽交易平台,并逐渐形成“乡村旅游+水晶梨”模式,发挥连州良好生态优势。
去年国庆节期间,黄联英的果园内迎来了大批广州市民摘水晶梨,游潭岭天湖。她计划继续扩大水晶梨种植面积,还新增鹰嘴桃。提到水晶梨,她希望珠三角知道水晶梨的人越来越多,水晶梨的品牌能够更加响亮。
荔湾为连州“造血”打造长效发展项目
发布日期:2016-02-10 浏览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