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纪委监委:赞!勇夺第一!一等奖与优秀组织奖双奖并蒂(图)
6月7日,荔湾区举办的第二届“红荔杯”党建工作创新大赛决赛结果新鲜出炉。自4月开赛以来,赛事历时两个多月,历经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决赛现场,经过专家评委现场打分,荔湾区纪委监委机关党委参赛作品《躬身砥砺入“新”程 挺膺向“新”勇担当——循“新”出发监督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从全区80多个基层党组织选送的125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总分第一名,获得机关组决赛一等奖以及优秀组织奖,实现双丰收!
(图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荔湾区纪委监委围绕“如何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核心命题,聚焦“百千万工程”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找准纪检监察工作切入点、发力点,发现、分析、研判并打通束缚我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围绕重大决策部署落地、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等方面做实专项监督,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荔纪党建品牌。
营商环境如何向“新”向优?
区纪委监委聚焦这一“关键要事”,以理念思路之变激发监督自觉,以体制机制之变聚合监督动能,以方式方法之变提升监督水平,紧盯一些党员干部在提供政府服务、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创新动力不足、思想包袱过重、干事热情不高等问题,集中开展“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加强作风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治理,不断培厚企业高质量发展沃土。
下沉访企开局破题,找准高质优质的“总攻方向”
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在知上情、熟下情、懂“行”情中找准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成立区域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课题组,选取荔湾区100家中小微企业,市区联动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报告得到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倾听企业真实诉求。根据调研情况,督促区发改局对照调研发现的问题,出台荔湾区营商环境整改提升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以“廉”稳力持续赋能,放好新质生产的“压舱顶梁”
紧盯“关键少数”,把监督重点放在推动各级党委(党工委、党组)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担当领导责任上,把对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工作目标和对营商环境的监督管理作为“一把手”监督的重要内容,持续增强“关键少数”对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行动自觉,带动提升全区各单位对企服务的积极性。深入推进“一把手”监督提醒谈话工作,提请区委书记、区纪委书记谈话101人次,覆盖全区72个单位,覆盖面达94.7%。
坚决以组织担当促干部担当,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对履职尽责中出现失误错误的16名责任人予以容错,免予党纪政务处分,释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鲜明信号。擦亮“清风荔廉”文化品牌,持续推进《荔湾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系统实施“党性铸廉”“文化育廉”“明德守廉”“教育示廉”“立体宣廉”五大工程,深入挖掘荔湾传统文化、非遗文化中的“廉洁基因”,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严守廉洁底线与实干担当有为的内在联系,推动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相关做法得到人民日报、央广网等中央媒体报道肯定,为讲好荔湾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上的故事奠定坚实基础。
向“新”而进走深走实,点燃查责清梗的“监督引擎”
如何发挥纪检监察力量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是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质效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区纪委监委紧扣“百千万工程”这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抓手,亮明“清风劲吹焕活力、监督共绘‘百千万工程’锦绣图”的监督导向,制定2024年百千万工程监督手册,创新监督任务和监督方式“1234”工作法,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同时,及时将可推广复制的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监督路数打法和选题整治的主攻方向在全区纪检监察系统“铺下去”,为纪检监察工作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深度融合打开切口,聚焦市场主体发展、政务服务建设、企业诉求问题办理、审批服务效率、项目落地情况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背后的“责、风、腐”问题,以正风肃纪反腐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确保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造福民生福祉上。2024年以来,区纪委监委共报送监督专报10期,其中8期得到区领导批示肯定并批转有关单位,借力发力压实责任,推动整改走深走实。
开启“新”征程,凝聚“新”力量,拥抱“新”未来。荔湾区纪委监委将跟进领会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要义,深化营商环境领域监督,积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推进惠企政策落地,以实实在在的支持举措,为荔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廉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