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老城市新活力 精雕改造永庆坊
发布时间: 2022-09-29 来源: 区住房建设园林局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图:永庆坊荔枝湾)

(图:示范段广场)

(图:永庆坊一期肌理)

  恩宁路永庆坊地块位于西关核心区,东接上下九步行街,约占荔湾老城区面积的3%,用地总面积11.37万平方米,原有建筑1352栋,共有居民2760户。地块有广州保存最为完整的骑楼建筑群,恩宁路骑楼街诞生于1931年,周边有李小龙祖居、詹天佑纪念馆、八和会馆、銮舆堂、宝庆大押等具有岭南特色的历史建筑。另外地块内也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集聚了一批粤剧曲艺、武术医药、手工印章雕刻、剪纸、西关打铜、广彩、广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上世纪90年代,该地块成为了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区辖之一,辖内危破旧房密集,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亟需修缮维护及更新改造。2007年,广州市政府启动对该地块的改造工作,改造分为三部分,一是粤剧艺术博物馆,已建成开放。二是荔枝湾河涌综合整治工程,已基本完成。三是分期开展片区微改造,分为永庆坊项目一期和二期,目前一期已改造完成并对外开放,二期正在改造当中。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以延续旧城历史风貌、保留历史建筑为主,对保留不拆的房屋(包括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及与规划布局无矛盾的建筑)进行适当的修缮及整饰,最大限度地保护恩宁路永庆坊地块现存、特有的历史环境要素。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视察,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荔湾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从建筑修复、文化传承、人居环境、社会治理等多个维度,用“绣花”功夫持续推进永庆坊改造提升,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一、多方参与建设

  荔湾区在永庆坊首先试点采用“政府主导、企业承办、群众参与”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充分利用企业投资资金充足、改造技术过硬、运营经验丰富、产业导入能力强等优势,推动微改造项目顺利进行。政府通过公开招商,引入广州万科作为合作企业,负责项目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在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期内,企业经营所得作为项目投资收益,无需另行向政府支付费用,运营期结束后,无偿将项目移交回政府。既有效激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微改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节约财政资金和政府人力成本,有效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雕琢历史底色

  摒弃大拆大建的模式,在永庆坊片区的建设中率先探索做城市更新减量规划,实现规划红线退让历史文物保护规划控制紫线,编制了《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采取“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方式,保留老街的形制、肌理、空间环境,对建筑状况较好、有价值有特色的建筑进行维护修缮,主要采用去污清洗方式和使用传统材料及工艺对破损部分进行修复,保留原有街巷肌理,重现岭南建筑原有风貌和空间形态;对一些原有风貌特征不明显、保护等级较低的建筑立面增加以结构加固为主的现代建筑元素,对后期加建的破坏原有风貌的部分进行清拆,使建筑整体融入街区。保留骑楼街和72处物质文化遗产、八和会馆、麻石街巷、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原1.2公里骑楼街传统风貌,对近200栋岭南传统建筑进行保护性微改造,保留满洲窗、灰塑、趟栊门等岭南建筑特色元素,在细节处延续城市记忆,原汁原味保留岭南建筑特色风貌,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

  三、绽放地方特色

  制定《永庆坊片区微改造建设导则》、《永庆片区微改造社区业态控制导则》,确保建筑风格一致、保护到位、活化可行。坚持历史与现代深度融合、传承与创新共生共荣的改造原则,打造“潮流创意地、酷炫新时代、休闲社交场、粤剧传承地、广府老字号、缤纷夜生活、岭南文化区、功夫主题区、旅居新体验”九大场景,赋予历史文化的新内涵。创建首个省级粤剧粤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建设广州非遗街区和打造西关永庆坊4A旅游景区融合,串联泮塘五约、荔枝湾景区、永庆坊、恩宁路直至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形成贯穿式文化街区,推动整个片区构筑可持续发展的非遗生态系统。在永庆坊首期引进广彩、广绣、牙雕、醒狮等岭南文化气息浓郁的10家成熟稳定、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非遗大师工作室,打造广州首个非遗街区,被国家文旅部推荐为全国12条非遗旅游路线之一。

  四、打造宜居新面貌

  按照“一户一设计”实施历史建筑品质提升工程,创新建筑工艺,实施“木变钢”,即在不破坏原有建筑外立面前提下,采用钢结构加固并注浆的方法,将老墙面与新的钢结构建筑牢固黏合起来,最大限度恢复建筑的原来风貌,赋予现代实用功能。改造后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升级为7度,结构强度与新建现代建筑一致。开展街区精细化品质化治理攻坚行动,实现片区环境整洁美观长效化。改建公有物业为社区服务中心等27项公共服务配套,提升群众居住生活体验感。永庆坊修缮建筑约6万平方米,抽疏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密度从66%降低到55%,打造8个邻里花园、58个屋顶花园,新增公共空间2.8万平方米,改造后的街区人居环境大幅提升,让老城重新焕发新活力。

  五、居民支持共享

  率先成立全市首个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公众参与组织—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共同缔造委员会,有效协调保障各方利益。通过工作组入户、组建微信群等方式,广泛汇集民意、采纳民智、凝聚共识,确保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工作民主、透明、公平。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共同缔造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着眼“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充分凝聚各方共识,协调各方利益,共组织会议活动7次,近140人与会,形成会议纪要7份,收集问题意见30条,听取专家意见建议7份,每次都有媒体代表参与,全程监督解决群众切身利益7件,有力推动改造工作提质增效。

  永庆坊一期项目自2016年9月完工并投入运营以来,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特色街区、广州老城新景区、年青人聚集的活力区。永庆坊二期项目部分片区已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2020年8月广州市西关永庆坊旅游景区顺利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验收,并于8月22日永庆坊4A景区授牌及非遗街区正式开市。永庆坊片区成为国家级4A景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街区、广州市第一个非遗街区、广州市对外交流的窗口,吸引了各国政要、全国各地政府单位及社会团体学习参观,本地及各地游客也慕名而来。在2022年的中秋节期间,永庆坊一二期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累计接待旅客数量近22万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