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岭南曲艺粤剧文化交流会现场)
由广州市荔湾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岭南曲艺粤剧文化交流会”日前在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体验和传播创新,传承岭南文化,激发曲艺活力,推动其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本次交流会邀请了岭南曲艺与粤剧领域的知名学者、青年艺术家及青年学生代表,共同探讨岭南曲艺与粤剧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作为“韵律中的岭南情怀——岭南曲艺与粤剧文化大师课创新体验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为学者、研究人员和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
广州荔湾区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荔湾区致力于探索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岭南曲艺文化,使其更为年轻人所认识、接受和喜爱。新一代年轻人对文化的需求和审美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在保持岭南曲艺和粤剧的纯粹性与创新性之间取得平衡,是目前需要探索的方向。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万钟如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岭南曲艺与粤剧是广府文化的瑰宝,具有开放包容与不断创新的特质。为了让这些优秀的文化基因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焕发光芒,需要在曲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加大力度,进一步提高文化艺术的整体水平。
史学博士,戏曲非物质文化研究学者黄悦分享了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多种尝试,如重排经典剧目《马福龙卖箭》和《赵氏孤儿》,保留了传统粤剧的精髓。结合现代元素创作《再战天策府》《南拳》《竹林爱传奇》等创新剧目,通过跨界合作吸引更多年轻观众。黄悦提到曲艺表演的“话剧化”和“故事化”创新,例如《得闲饮茶》将曲艺、广东音乐和醒狮等元素融入现代故事,取得了较好反响。
荔湾区粤剧曲艺协会执行主席周丽珊介绍了近年来荔湾区推动粤剧曲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成效。开展“粤韵同声”粤港澳粤曲展演、穗港澳粤剧日、华光师傅诞巡游、“百场粤剧进社区”等特色品牌活动。举办“跨粤”戏曲主题创意云展览、“新扎”粤剧滑板跨界文化创意展,推出“粤剧·相声讲堂”系列短视频和《湾区团年》微电影,探索跨界联动,借助新媒体扩大影响力。未来将继续创新传播方式,深入社区,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焕发岭南文化的创新活力。
青年艺术家们分享了他们的跨界创新实践。青年舞者李灏通过将粤剧与街舞相结合,创作了《新穆桂英挂帅》等作品,融合了粤剧的“唱、念、做、打”与街舞的现代风格,展现了传统与潮流的结合。通过结合粤剧唱腔、念白和表演动作,使传统文化焕发年轻活力,拉近与现代观众的情感距离。青年艺术家何熙杰提出利用电子合成器等现代手段,对粤剧旋律与节奏进行再创造,以符合年轻观众的审美。跨界融合电子音乐创作的粤剧作品,探索与视觉艺术、电影、舞蹈等合作,拓展粤剧的表现形式。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设计沉浸式体验,增强观众的互动性和文化认同。这些跨界探索不仅增强了传统艺术的吸引力,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近年来,荔湾区通过设立粤剧曲艺创作实践基地,鼓励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培养新一代粤剧和曲艺人才,为岭南曲艺注入新鲜血液。今年,该区推出了“岭南曲艺大师课”“青年艺术家培育计划”“粤潮文化周”等活动,激励新一代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参与,为岭南文化注入了持续的新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