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国家一级演员、粤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蒋文端现场分享)
(图:国家一级演员、粤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蒋文端与现场观众互动)
(图:活动表演现场)
12月4日下午,由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荔湾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粤剧曲艺创作实践基地等单位联合主办,广州市荔湾区文商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韵律中的岭南情怀——蒋文端粤剧粤曲分享会”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剧场成功举办。
粤剧粤曲是我国岭南地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剧种、曲种之一,其曲调、演唱与广东音乐浑然一体。粤剧表演通过“唱、做、念、打”四大基本技艺来演绎故事,具有鲜明的岭南风格特色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海内外拥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南国红豆”之称,素享盛誉。
荔湾(西关)是广州老城区,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素有“粤剧曲艺之乡”的美誉。西关是粤剧、粤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荟聚名伶、音乐家、编剧家、舞台美术家以及行会机构、营业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演出场所、印刷书坊等,是造就粤剧、粤曲艺术辉煌鼎盛时期的沃土,在粤剧、粤曲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其影响遍及海内外。
活动伊始,一首原创戏歌《遇见》开启了这场粤剧分享会的奇妙之旅,带领观众领略传统粤剧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创新融合之美。接着粤剧表演艺术家们重新演绎了经典粤剧折子戏《帝女花》之“香夭”片段和《穆桂英招亲》片段。粤剧表演艺术家们凭借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感染力,展示了精湛的舞台技艺。
国家一级演员、粤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广东粤剧院艺术指导蒋文端向大家介绍了粤剧唱腔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体现了粤剧前辈们在粤剧发展中守正创新的精神,让粤剧始终永葆活力。她分享了自己在粤剧艺术道路上的心得体会,强调了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到传统艺术的学习和实践中来,确保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持续传承。此外,她还与观众探讨了粤剧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路径,提出了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讲座后设置了互动体验环节,不少观众都踊跃上台学习体验粤剧表演的水袖和身段,亲身感受粤剧表演的乐趣和独特艺术韵味。
为持续擦亮中国曲艺之乡品牌,荔湾区今年特别推出一系列曲艺大师课程、荔湾青年艺术家培育计划“粤潮文化周”等活动,以促进传统艺术和现代元素的创新融合传承发展。此次分享会是荔湾区举办的“韵律中的岭南情怀——岭南曲艺与粤剧文化大师课创新体验传播活动”其中一环。通过这样的活动,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年轻人对粤剧粤曲等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为粤剧粤曲艺术的未来发展发掘和培养更多的新生力量。
今后,荔湾区在推动地方非遗文化传承方面将持续发力,继续推出更多的粤剧曲艺大师课程,荔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系列粤潮文化活动,激发更多年轻人对粤剧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粤剧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岭南曲艺粤剧的繁荣。”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也是一次关于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的实践探索。岭南粤剧曲艺将会在新时代找到新的表达方式,继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