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区侨联:喜报:广州唯一!荔湾区侨联首次荣获全国侨联系统典型选树单位(组图)
发布时间: 2025-01-14 来源: 荔湾区侨联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图片1 - 副本.png

图:荔湾区侨联首次获评2023—2024 年度全国侨联系统基层组织典型选树单位

图片4.png

图:荔港澳三地的侨界孩子们走进荔湾科技研学活动

图片5.png

图:广州市构建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会议上,荔湾区侨联主席卜智群介绍荔湾经验

图片6.png

图:就侨房召开涉侨诉求信访协调会

图片7.png

图:中国侨联主席万立骏到荔湾调研“荔湾侨联‘为侨服务·一呼必应’综合服务系统”

图片8.png

图:马来西亚侨眷李先生向荔湾区侨联赠送锦旗,感谢为其调解解决注册经营并促成其企业落户荔湾

图片9.png

图:“学党史 话侨事 促发展”宣讲活动上,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师生演绎《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致敬陈嘉庚先生》

图片10.png

图:指导西关棋院侨胞之家举办首届“东湖(西关)棋院创业大赛决赛暨荔湾区新侨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并为冠军队伍颁奖

图片11.png

图:联合打造“非遗工坊”,为群众授课培训非遗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帮助困难侨众捧起非遗‘金饭碗’,实现家门口就业、指尖上增收


图片14.png

图:组织侨界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以及民政、卫健职能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探索广州老年人临终关怀事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图片16.png

图:海内外专家学者共聚锦纶堂,参加海丝文化暨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为大力弘扬“嘉庚精神”,积极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近日,中国侨联确定并通报表扬一批2023-2024年度全国侨联系统基层组织及“侨胞之家”典型选树单位,荔湾区侨联榜上有名,喜获“2023-2024年度全国侨联系统基层组织典型选树单位”荣誉称号,广州市唯一入选单位,也是荔湾区侨联首次获得此类型荣誉称号。广东省共有11个基层组织和10个“侨胞之家”位列其中。

  近年来,荔湾区侨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新时期侨的各项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区情侨情,创新工作思路,创立特色项目,以党建带侨建、服务促侨务两项机制,不断擦亮侨联工作“荔湾模式”老品牌新活力。中国侨联主席万立骏,副主席程学源、连小敏、邵旭军等领导多次到荔湾,考察调研“为侨服务·一呼必应”系统、西关永庆坊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新型侨胞之家阵地建设等特色工作,一句“侨联工作就是这么做的,充分肯定荔湾侨联工作接地气有成效。《党建促侨建做好“五篇文章” 凝聚侨心侨力服务荔湾高质量发展》《荔湾区侨联以“六个着力”创建特色侨胞之家》等多篇、多类型经验材料刊登在《中国侨联工作》《基层侨联建设》《华声》等;3次在省、市侨联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擦亮“三大品牌”,焕发“荔湾模式”新活力


  基地引流,侨连四海。创新思路,从“大”字谋划、从“联”字着力、从“侨”字拓展,连片整合,深挖侨史,成功申报“西关永庆坊”为荔湾区首个、广州市第二个“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用心推广,制作《百年侨乡之老城市新活力》宣传片,在中国侨联公众号、“亲情中华”云上基地及各大主流媒体发布,讲好荔湾故事。发挥基地独特的大平台作用和侨资源优势,构建“地方搭台、部门协同、侨联导流”新模式,开展庆祝荔湾区侨联成立60周年暨“侨心向党 同心筑梦”第八届侨胞节专场音乐会和图片展览、荔港澳侨界青少年科技研学、“寻根之旅”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海外侨胞回家过大年”西关民俗文化嘉年华等活动,用传统广府文化忆乡愁、凝侨心,助力非遗文化技艺加入时尚元素融湾出海走向世界。基地每年接待海内外嘉宾游客超2000万人。

  多元解纷,侨促和谐。在全省首个试点并构建全国首个“法院+司法+侨联”涉侨纠纷多元化解“荔湾模式”,率先挂牌“涉侨纠纷调解室”,在全国涉侨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建立健全调节机制,完善调解方法和功效,拓展建设了永庆坊和上下九步行街涉侨纠纷调解室,目前全区已挂牌的5家调解室均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选聘专业律师、人民陪审员、各级侨联工作者加入涉侨纠纷调解员队伍矩阵,同步管理、同步培训。每年依托解纠平台,督办、协调解决侨众来信来访求助事项超过20件,将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

  数智赋能,侨呼我应。创建荔湾区“为侨服务·一呼必应”综合服务系统,提供涉侨事项办理、政策咨询、帮扶救助、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海外寻亲等服务,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为侨服务数字化的基层侨联。通过数字平台持续采集汇总涉侨人员信息4811条、涉侨企业信息77条,解决侨众日常诉求和侨情数据收集功能,也为广州市“1+11”为侨服务数字化综合服务系统全线开通提供试点经验和样板。


着力“四大工程”,推动侨联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基固本“夯侨建”工程。举办“学党史 话侨事 促发展”暨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宣讲活动、“荔湾侨联新时代推进侨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等,筑牢侨界群众和侨联干部的思想根基,激发侨心向党、团结奋斗的强劲动能。严把换届人选关,2023-2024年顺利推动24个基层侨联和区侨青会全部完成换届,吸纳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敢担当的侨企代表和侨界菁英,增强荔湾首创的地区侨联的生命力,为侨联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加强与组织部、文旅局等单位及“两新组织”联动,因地制宜,建立“西关棋院侨胞之家暨荔湾区新侨创新创业人才服务站”、多宝社卫中医药特色侨胞之家、锦纶会馆非遗香云纱特色侨胞之家、“珠江钢琴创梦园新侨创新创业人才实践基地”等7个各具特色的服务阵地。指导基层侨联通过党建带侨建、场地共建等方式,以“六个一”为切入口,注入侨元素,展示侨特色,推动基层“侨胞之家”建设提质增效。2024年在西关棋院“侨胞之家”举办多场新侨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西关棋院“东湖小悟”项目晋级“中国创翼”大赛省赛。

  情暖侨心“弘侨爱”工程。以侨助侨,久久为功,持续20余年不间断开展扶贫助困、助学恤孤帮扶活动,累计筹款超400万元,资助人数超1500人次。振兴情暖侨心中秋敬老茶话会等成为荔湾区侨界有温度的活动品牌。联合人社局、华林街、侨企打造“非遗工坊”,开展公益就业培训3次,惠及低收低边群众200多人次。常态化开展“进侨家、访侨情、暖侨心”系列活动,每年走访慰问侨企侨胞300多人。筹集侨资,开展“绿美广东——荔湾·坡头侨心林”捐植活动,与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帮镇扶村工作组签署《乡村振兴战略帮扶协议》,为梅江区在农产品采购、公益事业、商务考察、人才培训及引进等领域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

  引资引智“聚侨力”工程。依托并发挥区“三大平台”资源优势,举办“侨界民营企业家纵横四海谈商机”等各类考察交流活动30余场,接待30余个国家的海外侨领侨商共50余批600余人次,成功引进香云故里、盈谷贸易等10余家侨属企业落户荔湾。高规格举办侨界菁英圆桌会议,开启广东侨青“以侨为桥 融湾出海”行动计划(荔湾站)首航,聚焦前沿领域,助力侨企发展。引导侨联界别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用好参政议政话语权,聚焦民生实事和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公共基础设施施工公示和交通路标醒目提示施工标识”、“广州市区临终关怀服务建设”等专题调研10余场,收集“海外华侨生存发展权益和华人学校发展”等侨界协商议题、“百姓提案”30余条。

  文化引领“扬侨韵”工程。涵养、培育、推荐一批以“华侨文物百佳讲述人”容一思、广州市湾区时尚行业协会会长王雪等为代表的侨界领军人物,打造“输出荔湾风韵、讲好中国故事”对外交流新名片。举办“侨见美荔 同心筑梦 共赴新征程”——荔湾区侨联祥龙贺岁年会,选树5个“先进基层侨联组织”、5个“模范侨胞之家”、10位“照亮美荔--侨界之星”,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展现荔湾侨界新风貌。举办“海丝文化暨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湾区新韵·荔秀霓裳”2024湾区时尚文化艺术秀等“侨见美荔”品牌系列活动,焕发岭南文化“古今同在、中西交融”的独特魅力,引领“东方美学”新风尚,助力文化强区建设。

  荣誉是对过往成绩的肯定,也是未来奋进的新起点。今后,荔湾区侨联将继续发挥都市侨乡的优势和特点,切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新姿态、新作风、新行动,为实现荔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现侨界最大作为,做出侨界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