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与会嘉宾参观陈嘉庚先生铜像)
(图:王理董事参观嘉庚中学校史馆)
(图:王理董事发言)
(图:荔湾区侨联向新加坡陈嘉庚基金会赠送友好交往旗)
仲春三月,木棉正红,嘉庚中学校园内充满了温馨与喜庆。2025年3月18日,新加坡陈嘉庚基金代表团一行在基金会董事王理女士的带领下,到嘉庚中学开展调研。荔湾区侨联主席卜智群、荔湾区教育局主任督学汤叶、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以下简称“嘉庚中学”)校长陈金波等热情接待并全程陪同参观。集美中学广州校友会会长林汉仁、澳门国际银行广州分行境内机构党委副书记刘琳等应邀陪同。
校史寻根:触摸教育初心
嘉庚中学前身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向国民政府教育部倡议创办的“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简称“侨二师”),于1942年9月在广东省乳源县武阳司开学。后因避战,该校经多次迁徙,于1945年迁至现址广州西村大岗园。几度变换校名后,2006年10月正式更名为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以表达对陈嘉庚先生的缅怀之情。
校园虽然不大,但处处洋溢着“嘉庚元素”,学校门楣“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馏金大字十分耀眼。踏入校园,“诚毅 忠公”校训引人注目,国立第二侨民师范纪念碑、陈嘉庚铜像耸立操场。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嘉宾们在校史馆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及实物展品,回顾了1942年由陈嘉庚先生倡议创办学校以来的办学历程。作为陈嘉庚先生直系后裔家属,王理董事驻足于陈嘉庚先生当年亲笔书写的倡议办学信函前,感慨道:陈嘉庚先生不仅仅在故乡集美创办学校,还时刻关心东南亚华人子女的教育,提议倡办侨民师范学校,更是“嘉庚精神”的鲜活见证。她表示基金会将一如既往支持教育发展,传承先贤兴学育才的使命。
文化浸润:创新传承路径
代表团观看了嘉庚中学师生演绎的话剧——《与星星作伴的人》。同学们通过铿锵有力的朗诵的方式诠释了陈嘉庚一生的光辉形象,表达了对陈嘉庚先生的崇敬缅怀之情以及传承“诚毅忠公”的“嘉庚精神”、做新时代有担当的嘉庚学子的决心。
陈金波校长介绍了社团活动、特色课程设置等学校发展情况。嘉庚中学始终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办学特色,践行“嘉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趣为师,首创“社团共进、同趣发展”的教育理念,形成“人人有特长、人人能成才”的办学特色,也被确定为广州市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在座谈会上,各方就深化新加坡陈嘉庚基金与内地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弘扬嘉庚先生爱国精神,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弘扬“嘉庚精神”、文化传承及未来合作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卜智群主席指出,荔湾作为“都市侨乡”,与嘉庚先生的渊源深厚。重温“嘉庚精神”,既是对陈嘉庚先生的深切缅怀,也是对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扬“嘉庚精神”的深刻思考。“嘉庚精神”是跨越时空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要深度挖掘嘉庚先生与嘉庚中学交集的故事,解码“嘉庚精神”历久弥新的文化基因与时代价值,让“嘉庚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王理女士则介绍了新加坡陈嘉庚基金的宗旨、理念和发展情况,对嘉庚中学的办学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嘉庚中学将嘉庚精神融入现代教育,嘉庚元素在校园无处不在,倍感亲切、深感欣慰。”她希望学校能够“打造成与国际接轨的学校”,因为“你们有与生俱来的渊源和天然的纽带,我们从来也没有忘记任何一个与嘉庚先生有关的学校。”
汇聚侨智:加强交流合作
活动尾声,王理董事代表新加坡陈嘉庚基金向嘉庚中学捐赠了一尊陈嘉庚先生半身像,并欣然写下了“诚以待人 毅以处事”赠言,祝愿学校继续弘扬嘉庚精神、办得越来越好。
卜智群主席向王理董事赠送区侨联“联谊海内外,共圆中国梦”锦旗,共同期望厚植中新民间友好交往的土壤,拓宽新加坡—广州两地交流与合作平台,发挥侨界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两地在弘扬“嘉庚精神”、教育资源共享、文化交流互鉴、拓展侨务合作等领域有更多元、更深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