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活动合照)
4月16日,由广州文化公园(广州市荔湾区公园管理中心)、自然研学机构众人之森、广东省级智库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自然中的传统文化》系列研学课程,在国家植物园体系第二批生态科普宣教点——荔湾湖公园生动上演。
此次活动系《自然中的传统文化》中的“清明节气篇”,旨在面向学龄前儿童,搭建一条横跨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的认知桥梁,让荔湾区各公园真正成为“家旁边”的生态教室。
研学以“拾翠踏青”的风俗为引,展开在荔湾湖公园内的学习之旅。同学们遍寻园内缤纷花草,听老师介绍不同花语含义,系统认识包括蒲葵、红背桂、鹅掌柴、小叶榕在内的多种岭南特色花草树木。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大家不仅感受到了盎然春意,还构建起地域性生态认知体系,更培养起了对未知户外的求知和探索欲。
随后的民俗创作坊变身跨学科实验室。当植物色素在蛋壳上凝成姹紫嫣红时,研学教师引导小朋友注意观察染色过程中水和鸡蛋的颜色变化,鼓励大家记录实验结果,思考各种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到了制作风筝时,大家一边听着老师讲解风筝的样式和原理,一边发挥自己无限创意,在风筝上贴满了形态各异、颜色多变的植物材料。这两项活动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显科创思维萌芽。
此次依托国家植物园体系第二批生态科普宣教点——荔湾湖公园打造的课程,专门针对学龄前儿童,以“感受传统文化”为纲、“培养科学思维”为轴设计,既保证科学严谨性,也饱含实操趣味性,有助于从小培养小朋友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今后我单位将以生态科普宣教点为载体,持续推进“文化+自然”研学课堂建设,让公园成为青少年亲近自然、传承文化的生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