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广州文化公园:以草木为媒,染就初夏诗意(图)
发布时间: 2025-05-19 来源: 广州文化公园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合照.jpg

(图:活动合照)

  5月17日下午,广州文化公园奕苑内,30多名学员在广州市植物染技术研究会会长黄惠雄、课程总监李映达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与自然对话的非遗植物染探索之旅。本期课堂以纯棉布袋为载体,将传统技艺与夏日灵感相融,让每位参与者亲手“袋”回一份草木馈赠的独特记忆。

  活动伊始,李映达老师以“植物染与生活”为主题展开讲解。从《诗经》中“青青子衿”的蓝草染色,到民间“栀子染黄、苏木染绛”的智慧,学员们不仅了解了植物染千年传承的历史脉络,更惊叹于“食染同源”的趣味关联——餐桌上常见的紫甘蓝、洋葱皮竟也能成为染材。黄惠雄老师强调,植物染不仅是技艺,更是与自然共生的态度。每一株草木的色彩,都是大地赋予的礼物。

  实操环节中,两位老师演示了螺旋扎、折叠夹染、自由捆扎等扎染技法,指出“每一道褶皱、每一处捆绑,都会影响最终纹样的呈现”。学员们化身“扎染艺术家”,有的用橡皮筋将布袋扎出放射状花纹,模拟夏日的阳光;有的以木片夹出几何图案,寓意自然的灵动。经过固色、漂洗、晾晒后,学员们迫不及待拆开扎结,每一只布袋的纹样都独一无二,有的如藤蔓蜿蜒,有的似水墨氤氲。

  课程尾声,李映达老师总结指出,植物染既是非遗技艺的传承,也是低碳生活方式的实践,成品布袋可作为购物袋、书袋或手作礼物。学员们手持作品合影,布袋上草木的温柔与夏日的生机交织,成为文化公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本期“袋走初夏”课堂,让学员们不仅触摸到了植物染的温度,更在扎染的方寸之间,感受到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共鸣。未来,文园学堂将继续以匠心为引,带领市民在非遗与自然的交融中,书写更多城市文化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