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提醒:夏日炎炎,雨多蚊多,经蚊子传播的登革热进入了高发季。登革热是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人传播,因此,最直接的预防关键就是防蚊灭蚊,广大市民需清理我们所处环境的积水等蚊子孳生地、杀灭蚊子和做好个人防护。
预防登革热,我们应注意什么?怎么预防?我们做了哪些措施?
一、认识登革热的症状
反复高热,伴有眼眶痛、头痛、肌肉和骨头关节酸痛、恶心呕吐和皮疹,部分患者有出血现象和淋巴结肿大。重型登革热常并发脑膜炎、消化道出血和出血性休克,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导致死亡,目前还没有登革热的疫苗。它是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不会由人直接传染人,因此防蚊灭蚊是预防的关键。
二、了解传播媒介蚊子的一些习性
蚊子全天都有吸血的可能,它们在上午6-9点及下午4-7点最活跃。蚊子也有偏好,一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人,如较肥胖人士。二是新陈代谢快的人,如孕妇、小孩。三是散发特殊气味的人,如化浓妆的人、不爱洗澡的人等。因此,容易出汗的人要及时擦去汗液,运动后要尽快洗澡,少用味道过浓的化妆品,日常外出可以使用驱蚊液。
三、做好日常的防蚊措施
室内防蚊方面,建议大家进门前拍打衣服,赶走蚊子再进门;家中易积水的地方要彻底清理积水,如天台和阳台等盆罐、桶、花盆等,尤其是水生植物3—5天换水或投放缓释剂,注意清理屋前屋后的积水,随手关闭纱窗,出汗后及时洗澡。
室外防蚊方面,如果在草丛和树木较多的野外,建议穿浅色的长衣长裤,尽量避免在绿化带等户外阴暗处逗留,远离积水等潮湿的场所,也可以使用驱蚊液。
四、预防登革热注意事项
各年龄段的人群对登革热都易感,如果被蚊虫叮咬后两周内出现登革热疑似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排查诊治,尤其是曾到重点地区(如东南亚国家: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南美洲国家:哥伦比亚、巴西、巴拉圭等)回国人员,回国后两周内如果出现发热、出疹、关节酸痛等症状应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相关旅行史。
五、上半年荔湾区登革热防控工作重点
目前,广州市已经出现了本地的登革热疫情,防治形势比往年更严峻,荔湾区时刻做好处置登革热疫情的准备。上半年在区卫生健康局的领导下,已开展一系列工作:一是及时总结,周密部署今年防控工作,制定了区的防控方案和疫情处置要点。二是坚持落实监测预警工作。紧盯疫情发展,落实日常蚊媒监测和飞行检查并将问题及时反馈所属街道立行立改,实行月快报、周报、日报、风险评估机制。三是抓重点工作落实。开展蚊虫等孳生地调查,医院督导检查,各社卫中心考核及学校和幼托机构登革热防控工作督导,强化人员技能培训,针对玉器市场工作人员、花圃市场等人员广泛义诊宣传,对华林街、昌华街等街道开展街道登革热防控工作调研,举行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落实人群登革热NS1筛查等重点工作。
此外,荔湾区正在拍摄登革热宣传短视频,以及每周推送登革热防控知识文章,大家可以关注“健康荔湾”公众号获取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