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街道动态
花地街: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花地路径” 让“百医护老”走进老人心灵深处(组图)
发布时间: 2024-12-05 来源: 花地街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今年以来,花地街道以推进“百医护老”党旗红惠民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的“花地路径”,凝聚多方合力,为老年群体提供定期探访关爱、就诊便民服务,按需实施“心安花地”项目和适老化改造,以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撑起关爱老年群体的“三把”伞,用心用情托举“夕阳红”A.png

(图:黄姨家属赠送锦旗)

今年以来,花地街道以推进“百医护老”党旗红惠民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的“花地路径”,凝聚多方合力,为老年群体提供定期探访关爱、就诊便民服务,按需实施“心安花地”项目和适老化改造,以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撑起关爱老年群体的“三把”伞,用心用情托举“夕阳红”B.png

(图:张阿姨在党员突击队队员陪同下观看社区文艺汇演)

今年以来,花地街道以推进“百医护老”党旗红惠民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的“花地路径”,凝聚多方合力,为老年群体提供定期探访关爱、就诊便民服务,按需实施“心安花地”项目和适老化改造,以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撑起关爱老年群体的“三把”伞,用心用情托举“夕阳红”C.png

(图:为王阿姨安装爱心扶手)

今年以来,花地街道以推进“百医护老”党旗红惠民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的“花地路径”,凝聚多方合力,为老年群体提供定期探访关爱、就诊便民服务,按需实施“心安花地”项目和适老化改造,以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撑起关爱老年群体的“三把”伞,用心用情托举“夕阳红”D.png

(图:王阿姨点赞“百医护老”党旗红惠民工程和社区党委)

今年以来,花地街道以推进“百医护老”党旗红惠民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的“花地路径”,凝聚多方合力,为老年群体提供定期探访关爱、就诊便民服务,按需实施“心安花地”项目和适老化改造,以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撑起关爱老年群体的“三把”伞,用心用情托举“夕阳红”E.png

(图:为行动不便的长者送餐上门)

今年以来,花地街道以推进“百医护老”党旗红惠民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的“花地路径”,凝聚多方合力,为老年群体提供定期探访关爱、就诊便民服务,按需实施“心安花地”项目和适老化改造,以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撑起关爱老年群体的“三把”伞,用心用情托举“夕阳红”F.png

(图:午饭时间,老人们来到花地街道长者饭堂堂食)

  今年以来,花地街道以推进“百医护老”党旗红惠民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的“花地路径”,凝聚多方合力,为老年群体提供定期探访关爱、就诊便民服务,按需实施“心安花地”项目和适老化改造,以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撑起关爱老年群体的“三把”伞,用心用情托举“夕阳红”。

  紧急启动转诊 撑起生命“守护伞”

  2024年10月16日下午,花地街道明心路社区网格员在例行巡查中发现,家住明心路20号的孤寡老人黄姨身体极度不适。“百医护老”党员突击队接到反馈后,第一时间赶到黄姨家中,按照前期对黄姨病情的跟踪情况,现场研判身体状况,考虑其很可能是急性脑卒中。突击队员立即开启“医联体”双向转诊通道,将黄姨紧急送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进行救治。经过通力合作、全力抢救,黄姨脱离了生命危险,转入医院住院部继续接受治疗。

  黄姨送往就医后,明心路社区党委主动与医院沟通,申请开通绿色通道,先行垫付医疗费确保黄姨得到及时救治。同时,协助黄姨提交特困人员申请,帮助解决后续医疗费用问题。社区党委还在党员交流群中发布了志愿服务的信息,并与花地商会党委、辖内重大项目党组织一起,为黄姨提供护理物资、营养品等物资,突击队员与社区党员、在职报到党员建立了探访小组,确保及时跟进病情。

  黄姨的远房表弟胡先生在得知情况后,亲自来到明心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向社区工作人员、党员突击队员等送上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关爱心理健康 撑起心灵“幸福伞”

  花地街道民治社区居民张姨,是社区老年艺术团的骨干成员。每天,与艺术团的老友们齐聚,抑或是排练,抑或是闲聊,生活好不自在。8月的一天,刚排练完的张姨,在前往市场购买水果的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子女们送其就诊,确认为骨折,需要静养3个月。这下可愁坏了爱热闹的张姨。自己的老伴早逝,随子女居住。子女们早出晚归忙着工作,晚上下班回到家忙于家务,还需要给孙辈们辅导作业,只能给张姨提供基本的协助,无暇顾及她的精神需求。久而久之,张姨渐渐沉默不语、郁郁寡欢。家人无力纾困,向上门走访的网格员诉说了困境。

  “请社区帮帮我们,老人家最近不但不爱说话,有时候还偷偷流泪,问她怎么了,也不回答我们。”张姨女儿满脸愁容地来到民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向社区党委古书记求助。

  社区党委接到张姨家属反馈的诉求后,按照服务标准,启动了“百医护老”党旗红惠民工程中的“心安花地”服务项目。

  根据张姨的身体状况,“百医护老”党员突击队员与“心安花地”项目工作人员对接,形成了“一对一”帮扶张姨的方案。通过心理咨询师定期上门辅导、突击队员与网格员常态化走访慰问、安排专人负责陪同外出等途径,帮助张姨纾难解困,以有人疏导心理困扰、有人陪同在家闲聊、有人协助出门活动的标准,帮助调适情绪困扰和心理压力。

  渐渐地,张姨脸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她的家人向社区党委、“百医护老”突击队、“心安花地”项目工作人员送上了诚挚的感谢。

  安装爱心扶手 撑起适老“暖心伞”

  独居在恒荔湾畔社区的王阿姨,今年已是70岁高龄。没有子女的她是社区的孤寡老人。社区在常态化开展“访千家走万户听民意解民忧”活动中了解到,王阿姨因为没有家属,平常都是自己一个人,需要自己在家劳动,因年纪问题身体不济,甚至出现过上厕所时站不起来的情况。

  王阿姨向社区提出了想要安装居家爱心扶手的需求,社区党委与“百医护老”突击队一起分析王阿姨情况的情况后,认为在她家中亟须安装爱心扶手。

  社区工作人员在羊城先锋平台发布了微心愿,并通过党员服务队、党员微信群等途径进行了宣传。社区党员积极认领微心愿,发布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心愿认领。

  7月27日,根据王阿姨的生活习惯和个人要求,成功完成了爱心扶手的安装。

  后来,王阿姨上门对社区党委和“百医护老”项目表示了感谢,经常向周边邻居讲述自己受到帮助的故事。

  升级长者饭堂 撑起银色“关爱伞”

  “长者饭堂餐品营养均衡,美味可口,低油少盐,满足了老人的饮食需求……”近日,21位社区长者联合写了一封表扬信给花地街道长者饭堂,信中不仅赞扬了花地街道长者饭堂的饭菜品质,也表达了对“百医护老”党旗红惠民工程的感谢。

  这些长者居住在花地街道的8个社区,由于年事已高做饭不方便,加上子女不在身边,吃饭成为他们每天需要烦恼的问题。自长者饭堂营业以来,每日不仅为老人提供3个档次套餐,还可以在套餐内同档次选择不同的菜品。老人既可以在社区享受美味可口、营养均衡的饭菜,也可以步行到长者饭堂现场堂食。

  街道以“引领性长者饭堂+街坊大饭堂”共用的模式,积极打造一站式社区配餐服务平台,开业以来日均配送社区240余份,堂食和自取餐190余份。

  一封炽热的表扬信流露了长者的感激之情,表达了他们对街道的认可。花地街道将继续怀揣着长者的信任以及他们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殷切期望,不断提升配餐服务质量和养老服务质量,为银发生活增添一抹色彩。

  今年以来,花地街道在推动实施“百医护老”党旗红惠民工程的过程中,持续拓宽思路,升级工作质量,切实将实事做深入、做扎实、做细致、做到位,让“百医护老”真正守护老年群体。

  加强服务力量。设立“百医护老”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突击队,整合街道公卫委专家组资源,邀请二、三级医院专家加入服务团队,融合“心安花地”心理服务资源,合力构建高质量“党建+医疗”服务体系。通过“访千家进万户听民意解民忧”行动、主题党日活动、结对共建等形式,党员干部、社区党代表带动企事业、群众志愿者共同参与“百医护老”服务,街道现有党员突击队14支,家庭医生专家工作室1个,开展“智荔助老”“助医陪诊”、探访关爱等活动400余次。

  建强工作机制。强化主要对接人联络机制,第一时间反馈就医需求,畅通上级医疗资源渠道,确保老年患者迅速得到精准优质的医疗服务。落实常态化调度工作机制,执行“百医护老”专项服务培训制度,定期收集、汇总、分析情况,持续提升服务团队的专业性、精准度,参与培训的服务团队骨干人员200余人次。

  增强服务质效。坚持数据赋能,利用数据赋能平台动态更新辖区内老年群体基础信息;以基层网格数据收集为基础,以数据分析为支撑,以服务提升为根本,结合N+1 结对机制,推动精准施策、精准服务,保障服务质量。聚焦智慧养老,通过平安通等智能化终端,为老年群体提供守护。整合链接各类资源,推进区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社区,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推动双向转诊、就诊绿色通道联动,向30人次提供肾衰病、慢阻肺等就诊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