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上午,石围塘街道综治中心“共享法庭”内,一场涉及商铺租赁的矛盾纠纷在多方协同下迎来关键调解。在荔湾区法院的专业指导,以及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下,承租方与出租方就装修损失、合同履行等争议展开深入协商,最终签署调解笔录,为矛盾化解迈出重要一步。石围塘街道“共享法庭”充分发挥了基层治理“前沿阵地”作用,通过“一站式服务、三调联动、数字化赋能”的多元解纷机制,推动矛盾从“对立对抗”向“协商共融”转化。
“一站式”服务,让问题不用“踢皮球”。作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的实践载体,“共享法庭”整合公检法、司法行政等政法力量与社区网格等社会力量,提供调解指导、网上立案、在线诉讼、法治宣传等六大功能服务。此次调解中,法官现场调取规划部门“一铺改三”复函、环保审批意见等权威文件,以数据和政策打消双方疑虑,避免“多头跑、反复跑”。
“三调联动”,法理情拧成“一股绳”。调解现场,驻点律师逐条解析合同条款明确责任,调解员以“生意不易”共情疏导,法官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划定底线:“改门位须合规、环保标准必达标,这是协商前提。”多维度的沟通方式让双方坦言:“律师讲法、调解员讲情、法官讲底线,这样的调解我们信服。”
“数字化”赋能,矛盾化解“不卡壳”。依托“一网一屏一室”数字化配置,“共享法庭”实现远程连线法院、调取电子档案、在线庭审等功能。此次调解中,规划图纸、环保复函等关键材料通过屏幕实时展示,避免了以往调档需跑档案局的繁琐流程,为快速厘清事实提供技术支撑。
下一步,石围塘街道将持续深化“共享法庭”建设,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受理向主动服务转变、从单一调解向综合治理转变、从传统模式向智慧司法转变,全力护航地区高质量发展,切实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