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居民在为大家讲解幸福里的由来)
2024年10月8日上午10时,杉栏社区在居委会二楼活动场室开展了“赓续地名文脉,漫话杉栏地名”文化宣传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长者居民讲述杉栏社区的地名文化历史。
荔湾区石围塘街杉栏社区位于珠江西岸上,在南汉大宝元年(958)后主刘鋹出资建了一间寺院,取名为宝光寺(宋代称大通寺),距寺的西面400多米处江水中,有座小土丘露出在水面上,远远望去象座小山。随着北江、西江上游大量泥沙冲积,围绕着这处小土丘四周的江面,在明代形成了浅滩后再被江水堆高。到了清代,人们开始在这里耕种,随之在土丘上聚居建起村落,因为这是块高地,土壤厚实又地势较高不易水浸。慢慢地,人们称之为“山村”。为防匪患,村民又从南面的山村河(花地河)引入河水绕着山丘一圈成为护村河,看上去好象山中的溪水,便因势称为“山溪”,当时,山村和山溪都是指这个土丘上的村落。后来,在行政区域划分时,以山溪为扇形辐射开去,山溪西北方的小涡、大涡,西面的洞企石,以山村河(花地河)为界,西南方的定安首约、龙湾,南方的太和首约、埗头街,东南方的山村直街、豆腐涌,东方的杉栏上街,东北方的杉栏下街、幸福里,除了山溪正北的石围塘,包括山溪在内等一大片都称作山村。
杉栏社区辖内居民住宅区的来历含义:山村铁路宿舍一至五巷在区政府东南,山村路东侧,东至花地河边,原是河滩,1953年为广州铁路局建的木房区,因地处山村,故名山村铁路宿舍一至五巷,1967年改建成二层砖木结构的宿舍群。山村路在区政府东南,芳村大道北侧,山村桥西桥脚北面,由芳村大道至珠江河边,呈东西走向,曾名山村直街,1980年建路,因在山村旁而得名。杉栏上(下)街在区政府东南,山村路东侧,北接幸福里,原是河滩,20年代渐为摆卖杉竹的市集,故名杉栏街。内为两层砖木楼房。是芳村竹的贸易市场。杉栏横一至三巷在区政府东南,山村路东侧,花地河西岸。因与杉栏上、下街横交,故名。
幸福里寓意人民生活幸福美好,契合未来社区“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核心思想。表达对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感恩之心,抒发在良好家风影响下,年轻人自修其身、睦邻友好、忠党爱国、开拓进取的情怀,向社会展示生活在“广州幸福里”的老百姓幸福生活景象。未来,随着更多文化服务项目的引入,“广州幸福里”将成为参观者感受“小幸福、大道理”的党恩教育基地,成为居民“留住乡愁”的文脉传承家园,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活动舞台,成为百姓“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知幸福、传幸福”的打卡点。
本次活动吸引很多长者居民参加,在回归以往历史的同时,也让他们回顾了自己的青葱岁月,得到辖区内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并表示会把杉栏这个地方文化多与自己的子辈孙辈宣传,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杉栏、了解杉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