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街道动态
龙津街:龙津街道聚焦“一米视角”绘就儿童友好社区“亮”底色(组图)
发布时间: 2024-10-16 来源: 龙津街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图片1.png

  (图:龙津街道儿童友好文化长廊项目建设推进会)

图片2.png

  (图:龙津街道儿童友好文化长廊项目改造前后对比)

图片3.png

  (图:龙津街道儿童友好文化长廊主题宣传板块)

图片4.png

  (图:龙津街道儿童友好文化长廊“童真童趣·智乐空间”游乐板块)

  龙津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广州市2024年民生实事“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打造服务完善的儿童生活圈”和荔湾区关于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要求,以“百千万工程”建设目标为遵循,立足“一米视角”与街情实际,倾力建设龙津东社区儿童友好文化长廊,用心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教育、服务支持和文化建设生动空间,助力地区青少年儿童教育事业建设的蓬勃发展。

  一、听民声、重民生,构筑“人性化+龙津特色”文化宣传服务阵地。一是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把儿童友好社区文化长廊项目纳入“一街道一实事”作为重点规划建设之一,明确建设目标和时间进度,作为老城区微改造特色项目,实施工作闭环管理。广聚民智、多方采集社区居民群众意见,多次组织召开意见征询会和工作推进会,积极联动辖内学校幼儿园、企业物业、社区居民等参与方案设计,广泛征询建设意见,共同探讨社区公共空间活化利用以及服务阵地主题,凸显龙津地区特色文化元素,最终敲定“五大主题、九大板块”的整体项目实施方案。二是针对龙津东社区部分公共道路坑洼破损、照明不足导致居民日常出行不便、儿童雨天上下学存在安全隐患等实际问题,把儿童友好社区文化长廊建设与社区微改造惠民工程紧密相结合,通过修缮公共道路、设置减速带和防冲撞装置等措施,对辖区西关实验小学光复校区门前约200米路段进行道路优化,加装路灯改善公共区域照明,充分利用周边空间打造儿童社区活动场所和宣传教育阵地;增设家长等候区域、社区风雨廊等配套设施,将儿童友好元素融入社区整体环境改造建设,打造安全、文化通学路径,服务覆盖全体在校教职员工、学生1000名和周边多个社区居民10000余人。

  二、多元化、重护育,打造“N板块+升华主题”孩童活动特色空间。一是“童心向党”主题。融合党建引领、和谐社区、童心向党等主题,设置“童心筑梦·强国有我”“童心向党·护苗成长”两大板块,打造党建示范宣传空间。通过基于儿童视角的社区党建和治理工作教育宣传、加强儿童思想正确引领,激发和孵化儿童社区参与热情和动力。二是“智乐空间”主题。依托原有社区健身场所和儿童游乐设施,结合儿童活动需求进行全新的布局优化和调整,打造“童真童趣·智乐空间”游乐板块。通过多彩栏杆设置“一米高度”围合空间,创造儿童安全游乐环境。内部增设儿童康乐器械、益智互动游戏、广府文化导学等互动装置,拓展儿童社区启智课堂,建设集寓教于乐、亲子互动、居民交流于一体的儿童游乐综合场所。三是“全民拒毒”主题。结合街道平安创建工作,设置“校社携手·拒毒远行”板块,装设禁毒知识宣传栏和互动设施,通过传达禁毒信息、介绍毒品危害等内容,帮助青少年儿童认识和远离毒品;在光复中路社区入口设置禁毒警示雕塑,以“鼓”为象征,号召社会各界时刻保持警醒,长鸣禁毒战鼓,奏响拒毒禁毒最强音。四是“家风家教”主题。立足儿童多元化成长需求,划分“安全健康·护童前行”“优良家风·薪火相传”宣传板块,建设公共卫生、社区安全、优良家风等主题宣传栏,嵌入LED电子屏幕,构建全方位儿童友好社区教育生态,增强儿童安全防范和健康意识,弘扬孝老爱亲、文明和谐社区新风尚。五是“廉洁教育”主题。结合街道教育联席工作,设置“清风慕竹·润雨颂莲”“五育同行·立德树人”“妙笔点‘津’·童梦摘星”板块。将廉洁成语、漫画故事以及莲花、竹子等象征元素融入社区墙面和景观设施当中,结合街道教育联席会工作成果,打造“五育同行”德育主题文化墙,引导青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廉洁文化,涵养清风正气,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朗的浓厚社区氛围。

  三、重联动、强活化,激活“新龙津+活力家园”阵地服务全新效能。一是持续加强龙津东社区儿童友好社区文化长廊项目后续服务保障,紧密结合“龙津急先锋”志愿服务品牌建设,联动实施“有爱龙津·急先锋聚光伴童计划”,与街道日常城市管理工作相互融合互补,精心组织社区党员、物业公司、“龙津急先锋”志愿队伍等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重点加强对该路段电动车、自行车停放等实施科学管理,特别是加强做好上下学高峰时段通行秩序的有效管控,在保障学生家长上下学安全有序同时,更好推进文化宣传阵地的利用和管理,最大发挥项目服务效能。二是推动“街、校、社”三方互育共建,大力发挥街道教育工作联席会统筹协调作用,多维、多层面搭建社区儿童文化展示和交流平台,促进文化长廊阵地服务效能全街辐射功能,实现辖区各类教育资源互融互通,今年以来街道教育工作联席会累计收集、解决辖内学校、幼儿园提出的问题事项19个,助力构建街校协同教育共同体。三是发挥和促进社区参与机制,依托儿童友好社区文化长廊服务阵地,通过“党建+儿童友好”发展模式,搭建多元协作共商平台,培育辖区“党员+家委会+少先队员+少年儿童”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引入并广泛开展“‘童’参与”主题系列活动,促进全街儿童群体更加生动和广泛的社区参与和融入,以“童视角”赋能社区治理基层全新实践,进一步增强全街儿童社区认同感、幸福感和归宿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