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街道动态
岭南街:打好“四张牌”建强“红荔学堂”助推党员学习教育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 2024-11-26 来源: 岭南街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2024年岭南街道党工委全面落实基层党建要求,聚焦新时代需求,精心打造“红荔学堂”,通过打好“四张牌”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全力提升党员干部履职能力。

一、打好“阵地建设”牌,教师队伍“强”起来

一是建强街道党校。压实党校主体责任,配齐配强领导力量,成立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校长、副书记任常务副校长的街道党校组织架构。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30余人,备齐教学设施,做到了有机构、有场地、有师资、有培训方案等,确保党校“建得好”。街道党工委领导带头下沉社区开讲党的二十大、党纪学习教育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题党课,今年以来街道领导带头讲党课共30余次。二是打造红色路线。以街道党校为中心,整合粤海关博物馆、十三行博物馆、“六二三”沙基惨案纪念碑、华南土特产展览馆旧址等教育教学点,打造“勿忘历史,砥砺前行”“弘扬中药,传承国粹”“改革开放,扬帆启航”3条特色教学路线,达到红色文化对党员干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三是丰富阵地资源。充分整合辖区资源,利用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拓展党校阵地多元化,以党群融合的形式,实现党员教育管理、民主协商议事一体化。

二、打好“党建共建”牌,教学水平“高”起来

与广州大学签署政产学研共建项目协议,并成立“大党委”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一是共享优质师资。充分发挥“大党委”功能,积极开展师资资源共享,举办学术论坛和研讨活动,邀请广州大学教授围绕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历史文化保护等多个领域开展授课3次,破解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二是积极借用“外脑”。积极取得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支持,让大学教授参与到街道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重点项目地方债谋划等重点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干部,为街道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三是深化“产教融合”。在开展以“岭南新‘院’景”为主题的绿美阳台、绿美天台征集评比活动中,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积极参与最美庭院成长计划,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为绿美岭南建设提供新思路。今年以来共为街道公共绿化提供设计方案15处。

三、打好“社会资源”牌,课程资源“多”起来

一是链接企业资源。丰富课程设计,在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开展中医药文化研学活动,邀请白云山敬修堂非遗大师传授中医药香囊制作、跌打万花油制作、康寿丸制作等非遗技艺。老年大学分教点象棋兴趣班、手工制作课、插花课程、手机摄影培训班等课程精彩纷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健康讲座受众甚广。迄今,街道开通120余节各类课程,覆盖3600人次。二是整合高校资源。携手广东财经大学焕“行”一新实践团,商旅焕新出新招,模拟法庭普法影响深远、演讲表达提高职场技能。联合推出的“百年商埠换新貌 十三行‘青’你出新招”项目获评荔湾区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十大优秀项目。三是深挖区域资源。利用各条线资源优势,创新党课形式,“粤语讲古”党课深入人心,利用教育资源库,开放党群服务阵地。党群服务阵地紧抓绿美生态、民生实事、新业态发展等“发展热点”,全方位构建形成系列特色精品课程,实现教学精准、效果到位。

四、打好“学思悟践”牌,提升能力“实”起来

一是比学赶超赛成绩。开展优秀党课和主题党日优秀案例评选,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加强“红荔学堂”品牌建设,评选出8节优秀党课,十佳主题党日优秀案例列入街道党员干部教育资料库,展示各基层党组织在理论学习和为民服务实践中的创新思维与扎实成果。二是紧贴工作强本领。积极有效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结合“五万党员进党校”行动,开展党务人员集中培训、社区专职人员专题培训,提高业务知识能力。针对基层信息写作薄弱环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勇波开讲信息采写并进行经验分享,提升干部职工公文写作能力。加强编外人员管理,编制系列编外人员管理新规,全覆盖落实编外人员警示教育。三是攻坚克难提能力。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参与志愿服务、开展社会治理等方式,锤炼为民服务的本领,积极参与消防安全百日攻坚、登革热防护宣传、暖企稳商等专项行动,较好的完成了街道各项重大任务。搭建交流平台,召开街道高质量表彰大会,评选5个高质量发展头雁党组织、8个高质量发展贡献奖、11位先锋党员、2个岭南之星团队 ,鼓励党员干部分享经验、互学互鉴,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确保党员干部能够将所学所得真正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

下一步,岭南街道党校将持续聚焦党建引领、聚焦党校初心,不断创新“红荔学堂”党员教育培训模式,为辖区党员干部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持与保障,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街道发展注入更多新的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