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传承人研发的新式礼饼,深受年轻人的喜欢)
(图:赞记师傅教外国人做广式礼饼)
一、项目介绍:
西关礼饼制作技艺是用面粉、猪油、糖浆等原料,经开皮、包馅、烘焙等一系列工序制作礼饼的技艺。俗话说,“食在广州,味在西关”,荔湾具有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在荔湾的饮食文化中,西关礼饼占有重要的地位。荔湾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之心,对食材大胆灵活的运用,幻化出花样繁多的礼饼品种。根据不同的节俗,可分为婚俗礼饼、新年礼饼、龙船饼、中元节礼饼、中秋礼饼等。传统的西关礼饼主要有嫁女饼(四色绫酥)、龙船饼、龙凤礼饼、大福饼、核桃酥等。
相传在三国时期,孙权为了收回被刘备长借不还的荆州,假意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刘备为妻,接刘备至东吴成亲。刘备将计就计,让糖食点心师傅做了一万枚龙凤喜饼,派送到南徐城里的各家各户,结婚派嫁女饼的习俗就这样传开了。随着中原人民南迁,北方的饼食制作技艺流传到岭南,与岭南当地的物产和民俗相结合,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式礼饼,明清时期,广州地区结婚吃嫁女饼的风俗已广为流。民国时期,富裕人家嫁女时还将嫁女饼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透过揉,擀,包,捏,压,烤,这些传统浑厚的手法,融入西式烘焙的搅拌,碾压,让传统西关礼饼风味更佳,广府元素更有韵味。每一块西关礼饼都是皮薄馅多,口感细腻,皮馅相连。
西关礼饼与当地饮食文化、宗族文化、民俗心理、民间文学等都息息相关,对研究荔湾的饮食文化、风俗习惯、宗族观念、亲属制度、民间文学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正在慢慢促使传统饮食习俗发生转变,送礼饼的习惯也在悄悄发生变化,那么以传统食俗为生存文化土壤的西关礼饼必然受到影响。
二、传承人介绍:
谢颖春,1972年出生在西关礼饼制作世家,7岁时跟随奶奶罗金风学习制作传统礼饼,为传承并发扬曾祖父传承的技艺,于1998年创办茂记礼饼铺店,2015年创办广州西关赞记礼饼铺店,从事西关礼饼制作技艺四十二年,全面掌握西关礼饼制作技艺,致力于西关礼饼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