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最广州”传统商文旅活化提升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提案对我区“三大平台”之一的传统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区建设推进中存在规划定位不高、政策支持不够、财政支持不足、产业定位不清晰、停车位配套不足等问题的分析非常准确到位,正切中活化提升建设工作的要害,也正是我们目前工作面临最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区正紧锣密鼓开展资源摸查、调研、方案编制、意见征询等各项前期工作,提案中的各项建议也正有计划地逐步推进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高标准定位和规划
在开展摸查调研的基础上,区文广新局及区国土规划局、区科工商信局等部门联合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专业机构开展了活化提升区前期相关规划策划研究,初步完成活化提升区概念性总体策划方案编制,荔枝湾民俗风情区区域策划,恩宁路和荔湾湖—逢源大街两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及《荔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规划》等亦在制订中。根据最新建设工作方案成果,现初步划定传统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启动区的主要范围为荔湾北片中山七、八路以南,珠江以东,人民路以西约6.1平方公里的区域。重点围绕此区域内西关建筑、商贸、曲艺、饮食、工艺、民俗、宗教、中医药等主要特色资源进行活化提升;按历史文化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打造荔枝湾等七个各具特色的文商旅融合功能区,七大功能区主轴线相连,形成“S”状的文商旅活化利用提升带,此一带七区构成了活化提升核心区的基础格局。下一步将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规划设计机构、对接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统筹整合活化提升区总体及文化、产业、旅游、特色交通、城市更新等专项规划,将活化提升区内文商旅各领域项目落实到规划上,对重点片区项目还将请顶尖大师进行专门的深化提升设计。同时,亦争取将传统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区列为省、市工程,与越秀传统中轴线等成为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正通过市政协、市文广新局等不同渠道力推,如向市文广新局提交专门材料介绍我区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区建设情况及希望市局解决的问题,后又综合区有关部门和街道意见,提交了市政协2017年主席协商议题提案《关于活化提升西关历史文化街区 打造世界级历史文化名片》及《关于在西门瓮城遗址建立广州城市历史公园的建议》提案;项目现已得到市的重视,我区将按照温市长强调的“审慎研究、科学规划、从容建设、快速起步”的思路,加强与市国规委对接,进一步加强对荔湾特色历史文化和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完善传统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区建设规划方案,做好特色文化的弘扬、优化和提升。
二、不断深化活化提升区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荔湾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区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打造荔湾区三大平台之一的传统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区的战略部署,成立了专门的方案制定工作小组,拟定工作方案。方案以区十二次党代会和“两会”工作报告及省、市有关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精神为理论依据,同时开展区内外考察调研,深入了解街区、景点、专业市场、园区等状况,了解相关产业、行业、市场和企业的经营发展态势、需求等,并积极汇集区内外各方力量包括专家学者、部门、街道、企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等各界意见,经十数次反复讨论修改,现已印发了《荔湾区传统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区建设工作方案》。《方案》包括6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总体思路,包括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主要是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契机,围绕广州市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战略,按“以文带旅,文旅兴商,商旅承文”的思路,以点线面结合策略,深入推进文商旅创新融合发展。第二部分区域范围及功能定位,初步划定活化提升启动区的主要范围,确定“一带七区”的活化提升基础格局,同时初步明确每个功能区的范围及文化功能和产业定位。第三部分工作重点和任务,围绕七大功能区定位要求对区内各单位进行分工,涉及区文广新局、国土规划局等13个部门及北片9条街道。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工作,规划引领,构筑活化提升总体格局。包括文化规划、产业规划、旅游规划、特色交通规划、城市更新规划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6项内容。第二方面工作,以项目为载体,推进规划落实和基础配套提升。包括5项内容:一是重点推进一批文化旅游载体项目建设,形成规模性文化亮点效应;二是有序开展历史街区微改造,打造文商旅融合载体;三是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引入社会力量开发特色旅游交通工具;四是开展关键街区节点整治改造,提升区域形象;五是加快荔枝湾涌至大地涌及周边水体治理,打造人、水和谐相融的“西关水城”。第三方面工作,以产业为支撑,推动文商旅可持续发展。包括5项内容:一是升级改造重点专业市场;二是着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带动效应;四是创新驱动,做强做优特色行业;五是推进金融与文化融合发展。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包括5项内容: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机制,成立活化提升区建设领导小组;二是成立区文商旅建设运营管理专门机构;三是强化政策支持与引导,包括创新项目运作机制模式,制定调整相关政策等;四是加强项目招商与落地服务工作,包括设立区文商旅活化提升合作运营招商工作组,成立活化提升物业产权清理工作组,设立企业进驻服务工作组;五是完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第五部分时间步骤,包括总体安排和重点区域项目安排。第六部分工作原则要求。方案同时附建设任务分解表,包括任务、内容、牵头单位、协办单位、时限要求及2017年重点项目等。接下来,将在开展总体和专项规划的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深化分解方案,逐步确定相关专项工作和重点项目及重点片区的建设方案,活化提升建设亦进入试水阶段。
三、着力培育文商旅融合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根据活化提升区建设工作方案,我们将结合城区更新优化,以文商旅创新融合发展为抓手,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优化。包括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市场;培育以活化利用提升带为轴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植入金融等高端业态,推动十三行、康王路等传统商圈向现代服务业商圈升级转型,尤其推进金融与文化融合发展。研究搭建投融资平台、交易平台和创业创新服务平台,探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研究出台金融企业扶持政策,为区内文化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有力支持我区文商旅活化提升,注重扶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初步规划以十三行为核心等的东连广州民间金融街、北至锦纶会馆、西至荔湾湖南至沙面等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的区域,建设华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广州文化金融集聚区。
四、强化资源开发运营管理
为更好推进活化提升平台建设,我区已成立区文商旅建设运营管理专门机构,主要任务包括:负责对文化产业、市场进行研究,协助制定文商旅相关政策,拟订地区文商旅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挖掘、开发地区文化资源,对区域文化功能布局和产业导向进行指引;统筹区内历史文物建筑、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开发利用,组织开展社会合作,负责相关文商旅开发项目的管理服务;开展地区文商旅发展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等。与此同时,积极培育文商旅龙头企业,增强带动效应,包括引入金融、传媒等现代高端服务产业龙头企业,培育扶持一批文商旅运营机构及平台型企业,发挥吸聚带动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吸引优质社会资源合作,提升文化载体运营水平,促进区域文商旅融合壮大发展。
五、创新机制,共同建设
活化提升区建设工作方案的保障措施中已明确了通过项目试点示范,创新项目运作机制模式,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多元投入的项目建设开发运作机制。包括制定社会资本、机构引入、合作的政策指引,明确各类项目社会参与运营的模式与规则,引导、调动社会资源力量共同挖掘荔湾元素,多种形式灵活参与文商旅融合发展。同时将设立企业进驻服务工作组,统筹协调解决企业落户行政审批手续办理的有关问题,包括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物建筑保育活化相关的行政审批办理问题,提供指导服务;在前期调研中,我们也初步梳理了当前历史街区改造中的瓶颈问题,并通过市政协及市文广新局等渠道向市提交了问题汇总和建议报告;区城市更新局现正研究制定推进旧城区微改造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将有效解决历史街区改造中制约社会力量参与的有关问题;为完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我们还将建立传统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区建设公众咨询机制,聘请社会知名高水平的规划、产业、建筑、文化、旅游、管理、传媒等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各重要项目工作的咨询、研究、讨论、审议等。另外,方案工作要求中还强调区域更新建设重要环节过程中要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引入社区建设设计师制度,利用多方社会资源,争取各方支持,更快更好推进社区环境改善,实现共赢,并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传统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区的项目建设。
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指导和大力支持,我区传统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区建设必将能顺利推进实施,广州西关重振历史辉煌定将指日可期。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