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文广旅体局对荔湾区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代表建议第2208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0-09-28 来源: 区文广旅体局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夏慧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粤海关旧址公共宣传服务资源投入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粤海关旧址“大钟楼”作为西堤片区旅游休闲产业的一块招牌,目前确实推广度欠缺。针对您提出的“公共交通对周边历史名胜古建筑群的指引尚不完善,缺少统一规划,同时方便游客购买纪念品、食品饮料等的沿线购物点以及公共洗手间较少”的问题,我局会同区内各单位,积极协商,加快推进粤海关旧址周边商业资源引进,争取创建沙面——西堤片区为国家A级景区。

  一是做好科学规划。2019年3月,区委区政府印发《荔湾区实施沙面—西堤片区整治提升工程工作方案》,改善涉及西堤二马路、新基路、德兴路、靖远路、人民南路等路段,提升工程包括场地改善、立面更新、里巷改造等,通过人居环境改善倒逼产业升级,并以南方大厦为起点,计划迁移数码卖场、零售快餐等低端产业,释放建筑空间和潜力用地,引入精品酒店、博物展览、高档餐厅或零售业、商务金融等产业,综合提升业态功能。目前已完成沙面、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制定了《沙面岛整治提升方案》和《珠江文化带西堤街区人居环境改善方案》。区住建局实施珠江文化带西堤街区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大大提升了粤海关博物馆周边环境质量。

  二是加快游径建设。目前我区正全力加快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试点建设。经前期考察研究和组织专家论证,初步确定原点选址在西堤区域,主要点位包括沿江西路粤海关大楼对出堤岸广场至人民桥底及文化公园含十三行博物馆门前广场、西门地铁地块等。将整理提升区域空间组织,联通沿江西路、文化公园和沙面三大区块,同时升级改造文化公园并优化改造西堤沿岸广场,丰富提升文化旅游项目设施,如建设十三行主题码头等,凸显十三行海丝文化,除了游径信息总柱等标识设施,还将利用人民桥底现有构筑物设置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原点服务总站,包括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及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展览厅等。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将会增设购物点,为游客购买纪念品、食品饮料等提供便利服务。目前游径示范段首期标识系统设计与制作安装已完成,人民桥桥头堡和十三行博物馆前广场两个游径信息总站的场地设计方案已完成征集与评选。在沙面——西堤区域已设置39个标识,为游客提供指引,未来还将通过沙面——西堤片区整体提升,串联展现我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游径。

  三是增加交通路线。经区交通运输局牵头,协调广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和相关部门,于今年8月份组织召开荔湾第一条便民服务车旅游观光专线专家协调会。会上新穗巴士公司听取各部门、各街道及专家组针对便民服务车旅游观光专线站点数量、站点位置、站点名称、运行路线、站牌设计、运行安全及完善手续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在站点名称上突出对岭南文化的高度概括,体现对荔湾历史名人和古迹的记忆。目前便民服务车总投资6000万元,购置5.9米纯电动空调小巴60台,设置东西南北4条线路,分别是永庆坊至华林寺(东线)、永庆坊至宝庆粤剧文化园(西线)、永庆坊至南方大厦(南线)和永庆坊至陈家祠(北线),解决了市民游客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未来便民服务车旅游观光专线上将会把语音报站内容里“南方大厦”改为“粤海关博物馆(广东邮政博物馆、南方大厦)”,更加突出荔湾文化旅游的特色。

  四是增设公厕点位。经区城管执法局实地勘察,在粤海关旧址50米范围内有一间该局负责管养的环卫公厕,可满足该址周边市民游客的如厕需求。未来该局将加强沿江西路一带的厕所指示牌建设,更好地指引市民如厕。加强该公厕的管养保洁水平,提升市民游客的如厕体验,进一步提升粤海关旧址周边的旅游环境。

  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0年9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