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武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擦亮荔湾特色“广州名片”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们提出的提案建议,这份提案很有见地,和各级党和政府坚持挖掘岭南文化、擦亮广州名片的整体思路高度契合,同当下大势所趋的文旅融合方向十分一致,具有很强的借鉴实践意义。
积极推进规划先行,通过建设项目引领,加快文商旅融合发展,充分激发文旅市场活力
积极推动逢源大街-荔湾湖、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得到市政府批复实施,其中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明确提出街区活力提升总体空间策略,通过设置历史景观径,串联荔湾湖、荔枝湾涌等自然景观与不可移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景观,提炼片区发展主题,强化传统空间格局,形成“以荔湾湖、荔枝湾涌滨水景观和园林为环,串联水岸南侧的西关传统居住片区和水岸北侧的泮塘乡土聚落,突出庙、塔、祠、园等多个空间节点”的总体空间结构。并针对街区内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历史景观、人居环境等方面提出提升策略;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从产业指引、建筑改造、功能混合等方面提出街区活化政策建议。
积极推动永庆坊活化提升项目、沙面-西堤改造项目、泮塘五约旧村落微改造、泮溪停车场等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更新改造工作。通过实施改造,保留了历史建筑的传统文化特色构件,增加公共配套设施,优化景观绿化空间,确保改造方式效果与传统文化建筑风貌协调统一,为传统文化传承保留历史空间环境。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协调推动永庆坊二期项目加快建设,强化文旅产业项目的招商选商,组织沙面、上下九步行街等特色文化商贸旅游区开展各类宣传促进活动,突出时尚气息,引入创意产业,着力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印发《永庆坊二期片区产业发展指引》,按照将永庆坊、恩宁路片区打造为“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的工作目标,支持永庆坊管理方引进老字号、非遗、新文创等特色产业,丰富文化产业业态,进一步聚集人气,加快构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主动对接国内文旅产业开发和运营企业,推介我区文化街区升级改造资源,支持和引导市场资本到我区参与文化街区升级改造建设。大力提升文化影响力。成功举办了广州首届直播节荔湾分会场活动,其中“区长带货——带你品味广府文化”专场活动,通过线上直播方式带市民探访广府的文物建筑、文化体验、老字号等,借助互联网资源提升文旅商圈影响力,充分激发文化旅游市场活力。
积极整合资源活化运营,以创建广州西关永庆坊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擦亮荔湾特色“广州名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永庆坊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升级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化利用,推动广州西关永庆坊旅游区顺利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并在此设置全市首个非遗街区,运用“4A景区+非遗街区”双驱动双促进,带动文旅资源集聚融合,打造岭南文化中心区示范品牌,推动老城市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向广大文化和旅游爱好者充分展示荔湾独有风情,擦亮荔湾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名片,以文化魅力带动旅游产业活力,取得较好成效。
统筹搭建4A景区平台,带动文旅资源集聚融合。广州西关永庆坊旅游区位处西关腹地,景区所在为5处相连成的历史文化街区,即:逢源大街—荔湾湖、昌华大街、恩宁路、多宝路、宝源路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特,面积约76公顷,目前核心区域主要包括三大标志景区: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荔枝湾,面积共48公顷。对照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标准要求,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优化景区管理等工作,丰富景区内涵,大力提升片区影响力。吸引文创店、民宿、音乐创作、独立书店、玉雕银器、特色咖啡馆等优质文旅业态进驻,助力培养文化创意集聚地。目前永庆坊一期二期已集聚一批特色精品民宿、文创商务办公、“三雕一彩一绣”展览体验、粤剧粤曲艺术沙龙、旅游演艺、时尚餐饮、旅游文创工艺等文化创意产业共27家,月均客流约15万人次,成为广州“老城市新活力”重要打卡地。荔湾湖区域物业活化率达100%,泮塘五约物业活化利用率超过60%,景区形成文商旅创居有机融合、复合共生的良好态势,大力激发特色文化旅游消费潜力。
积极运用非遗街区抓手,丰富岭南传统文化内涵。为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设置全市首个非遗街区,推动“看不见”的非遗与“看得见”的广州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相互结合,引导老建筑、商铺、故事等“存量资源”,契合文旅融合、经济发展、游客口味等“新需求”。街区汇聚广彩、广绣、珐琅、骨雕、榄雕、醒狮、饼印、箫笛、古琴等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市场运营能力的项目,建立10间集展示、展销、体验、传承、交流、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非遗大师工作室,成为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都市生活融合的城市更新示范项目,成为游人品味广州百年老街市井气息、体验岭南文化艺术魅力的“新窗口”。积极发挥粤剧粤曲(荔湾)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带动作用,给予3年共900万元补助扶持,促进非遗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塑造,推动非遗企业和传承人服务拓展。
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积极串联传统文化符号,构建高品质旅游展示路线,形成最生动的广府生活图景,最广州的旅居体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成功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本线路以广式生活为线索、以非遗体验为特色,充分展现着“千年商都”在新时代焕发的新活力。游客可以深度体验老广生活,从“叹”广式早茶,到“睇”粤剧演出,游永庆坊非遗街区,再品十三行商贸风貌,从中感悟千年商贸所带来的中西融汇的文化特色。
打造夜经济新标杆。引入荔湾大戏台全息投影秀,蒋光鼐广场露天电影,呐喊喷泉声光秀,增添市民夜间活动乐趣。以水幕灯光秀为亮点塑造特色滨水景观、桥栈照明、亲水边界等西关风情城市夜景。推出“七月七·情相依”等节庆活动,注入时下潮流轻餐饮元素,荟萃西关美食老字号、岭南传统饮食小吃、国内外时尚轻餐饮等餐饮店铺,打造岭南特色“宵夜文化”,促进夜间消费升级,激发城区夜间新活力。
统筹谋划整体部署,突出展示窗口作用,打造岭南故事宣传阵地
联合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粤剧艺术博物馆普天乐广场举行“文化有约·美丽景区”——永庆坊4A景区授牌暨非遗街区开市活动,并作为“广州欢迎您”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打造广州惠民文化旅游品牌,以文旅复苏助力百业复兴。利用网站、微信、微博新网络媒体,采用“线上展示+线下体验”的新模式,生动讲好岭南特色文化故事。荔枝湾水幕秀常态化展演,以“湾区花正开”为主题的央视大型实景演播室永久落户荔湾湖公园。在銮舆阁举办“撷彩西关——‘西关五宝’三雕一彩一绣精品展”,展出7位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力作45件/套。6月举办粤剧嘉年华活动,将博物馆的展览展示与演出快闪活动有机串联,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传播,累计38万余人次通过直播平台观看活动。少儿粤剧传承基地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选送三个节目参加第十一届广东省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获二金一银。先后制作西关永庆坊旅游景区、非遗传承人发展等宣传视频对外宣传,骑楼街、三雕一彩一绣、荔湾湖、粤剧艺术博物馆、永庆坊等特色元素多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和新闻媒体,积极唱响岭南文化最强音。
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旅游集散中心,提升公共服务承载能力
拓宽粤剧艺术博物馆公共服务职能,引入广州穗演公司推进场馆活化运营,在吉庆别馆一楼开设文创产品展示销售区,展示粤剧主题T恤、摆件工艺品、音像制品及岭南特色商品等。在普天乐开设配套餐饮服务“大老倌饭堂”,融合粤剧元素、西关饮食文化为一体,丰富博物馆特色文化体验服务。在微信公众号推出“虚拟漫游”栏目,全新微信参观预约系统上线,逐步将VI设计运用到馆内标识指示系统、微信、官网、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切实提升场馆智慧化水平。
开展荔枝湾游船游乐项目常态化运营,提升水幕灯光秀展演品质,打造“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节特色品牌。强化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永庆坊片区“厕所革命”,完成梁家祠游客中心、永庆坊一期及粤剧博物馆等卫生间配套设施升级与标识规范改造。建设梁家祠游客服务中心,推进梁家祠后广场改造项目,为旅客提供暖心和便利服务。优化景区交通系统,建设荔湾湖公园西南侧配套停车场,扩展景区停车容量。更新完善景区内部325处指示牌、无障碍设施等引导标识,完成景区周边18处主要道路交通标牌制作安装。引导新穗巴士公司试运营首条串联荔湾区沙面岛和永庆坊的巴士线路,设立沙面岛内小循环线和联通永庆坊的大循环线,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
充分发挥我区芳村、滘口客运站旅游集散中心作用,依托广州中运客运站场管理有限公司所拥有的潜在客户优势、独有场地优势、专有策划资质,积极借助“中客旅游”等微信公众号,搭建线上线下旅游产品宣传展示和营销推广服务平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游客,重点推荐汇集了岭南文化核心元素的广州西关永庆坊旅游景区,擦亮荔湾新的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新的精品线路,让世界游客更加了解西关,爱上荔湾,助力广州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助力文旅行业全面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传统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区战略部署,深入挖掘丰富岭南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打造荔湾文化旅游品牌,积极与广州中运客运站场管理有限公司等合作开拓,大力进行资源整合协同宣传推广,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不断推进我区文化旅游经济发展。
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0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