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荔湾交通突出问题,加快打造广州西部交通枢纽的建议》(第20212039号)建议收悉。我区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地铁集团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5月11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完善区内路网交通体系
荔湾区是广州中心城区,存在北片区路网老旧,南片区交通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2020年,我区整体路网密度约为5.4公里/平方公里,低于国家规定的8公里/平方公里的要求,南北片区差异明显。其中,北片区为成熟的方格网状,路网密度为8.69公里/平方公里,符合密度要求;南片区结构尚未成型,路网密度为4.24公里/平方公里,远低于国家要求。为解决交通网络建设存在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我区在加快推进重点市政道路建设,打通中心城区重要节点、优化街区路网结构等方面不断努力,多个重要市政道路项目陆续落地实施,将力争“十四五”时期路网密度从现状5.4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6公里/平方公里,南片区路网密度低的情况有所改善。
道路规划方面,我区积极作为,为区内重要道路工程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一是为广佛大桥项目、同心桥(滘口大街—海北沿江路)项目等提供规划审查意见,配合市做好控规修正、联审决策会议研究工作。二是与市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玉兰路—港口路项目、上跨地铁10号线广钢车辆段跨线桥方案研究,争取尽快明确跨线桥建设条件,处理好地铁与道路项目的关系。三是快捷路二期(荔湾段)项目涉及基本农田,拟在新一轮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积极研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要求,为道路工程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四是将推进小街巷加密成网,构建街巷+市政道路的路网体系,由区规划部门对荔湾区次干道、支路网络的完善提出规划实施意见,下一步将重点完善海龙片区、广佛衔接地区的路网,并结合城中村规划完善内连通路网。
道路建设方面,我区充分发挥属地优势,调动各级力量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实施,不断补齐荔湾南片区路网缺失、道路不足的短板。一是完善城际大动脉畅通外循环方面,全力推动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广佛大桥系统工程(一期)等重大广佛同城交通基础互联互通项目的征地拆迁,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用地保障。二是拓展市域路网主干线强化内连通方面,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一期及二期、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城市快捷路二期(东沙—石岗隧道)、龙溪路升级改造工程(东段)等一批项目先后动工,将极大解决此前荔湾区特别是南片区主骨架路网缺失严重的问题,有效增加荔湾南北片间、荔湾区与海珠区之间的连接通道,实现市域路网主干线强化内连通。三是强化区域内循环方面,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开发地块收储,陆续实施广钢新城一期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白鹤沙地块和龙溪大道地块市政配套工程等组团道路建设。接下来,广船地块一期市政道路、大坦沙一期市政道路、新隆沙地块道路也即将动工建设,支路路网得以不断补充完善,有效加强路网密度和交通内循环能力,缓解主、次干道交通压力。四是继续积极谋划道路项目,开展海龙围、白鹅潭大道、沙洛路、芳村大道西侧规划路等规划道路的方案研究,提出道路优化意见,为日后道路实施提供充分技术支持。
二、关于加大交通堵点的设施、线路优化工作
我区公安、建设、交通等部门一直积极推进交通拥堵点的设施以及线路优化工作。一是加大对拥堵路段连接的非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区域的执法力度,加强社会面管控,净化交通秩序;二是增加非主次干道的交通视频监控及电子警察,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管控车辆,消除部分违章行为人员的侥幸心理;三是完善非主干道交通标志、标线施划工作,加快非主干道交通规范管理;四是做好非机动车文明出行的引导工作,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三、关于积极拓宽建设资金筹集渠道
完善路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我区财力有限,单靠区财政资金难以承担高昂的建设成本。为此,近年来我区一直积极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各项市政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一是向市争取政策倾斜,加大对我区跨区域路网、主干道路建设和荔湾南片、大坦沙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据统计,近年我区辖内市投资市政道路项目共21个,合计总投资约308亿元,包括已建成的芳村大道南快捷化、在建的如意坊隧道、东沙隧道、广佛大桥系统工程一期等8个主干路网项目,广钢新城一期市政道路、白鹤沙及龙溪地块市政道路等5个片区道路项目、东漖大桥改造工程、东风西路西场立交节点改造等8个桥梁立交改造或大中修项目。
二是支持基础设施配套与片区开发同步建设,涉及地块开发的,收储地块内部公共配套、市政道路及周边道路建设纳入收储范围内,与地块一起开发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实现地块与外部道路的连通。已推进广船片区一期市政道路项目落地实施,白鹅潭大道项目金桥段、石围塘段、新隆沙段、聚龙片区段等出让地块周边道路已明确由开发企业进行配建。
三是结合城中村改造同步规划其内部道路建设,在改造的同时整理出道路建设用地,由改造合作企业建成后投入使用。如大坦沙岛内部市政道路,由城中村更新改造合作企业负责建设。
四是由区财政部门配合市政设施建设和管养部门,按实际需要制定计划,每年安排建设和养护资金,对辖内道路进行管养维护,保障居民的出行安全。
四、关于加强道路的日常管理养护
我区结合荔湾大发展及城市更新、社区微改造的良好契机,加强市政道路巡查管养力度,以“绣花”功夫着重提升城市道路品质,提高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尽可能地把辖区道路纳入市政道路管养,实现“应管尽管”。在城中村改造规划建设中,规划道路同步按照市政道路的标准与要求建设,改造项目完成后移交市政管养。对于辖区北片部分街道利用微改造的契机,提升非市政道路设施,以达到移交的标准纳入市政道路管养。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区住建、城管、交警等部门建立沟通联络机制,针对无证占用、挖掘城市道路、不落实安全文明施工等行为的联合执法查处工作机制,维护市政道路设施完好,加强对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审批事中和事后监管,做好对占用、挖掘城市道路施工的日常巡查、督办、整改;三是加强市政道路巡查管养力度,压实城市道路各占道开挖项目交通疏解道的维护管养主体责任,要求建设单位做好占用挖掘道路批复范围对出双向道路,以及施工路段警告区起点至终止区终点范围内双向道路及道路附属设施(含排水系统、交安设施、桥梁涵洞结构物等)维修养护。
五、加大城市支路管理力度
我区一直积极推进城市支路管理力度。一是结合城市更新、社区微改造等渠道,积极加强城市支路沿线环境整治,统筹设施道路整治、建筑立面整治等公共配套设施改造;二是我区不断加强共享单车整治工作,通过与共享单车三大运营企业美团、哈啰、青桔多次召开协调会议,抓好共享单车投放总量控制;建立“街呼企应”和联合巡查督办工作机制,各企业和街道每天派人到单车淤积“黑点”开展全覆盖值守规整,督促协调街道和共享单车企业落实自行车停车位划线工作,目前全区各街道共划线48466个泊位,并在永庆坊、沙面岛景区等区域新设置了3个共享单车电子禁停区,通过多渠道提升共享单车常态化管理水平;三是我区牢固树立品质思维,将对标更优更好更先进的建设管理标准,不断提升建设管理质量。对在建工地实施道路及周边扬尘控制攻坚行动,通过督促工地加强扬尘防治及施工围蔽措施,加大主干道周边监管的工地扬尘防治执法力度,提升工地文明施工水平。
六、关于交通拥堵点具体建议
根据市交通运输局工作安排,《2021年广州市交通拥堵点和安全隐患点治理项目清单及方案》于2021年3月经市政府审定同意后印发,由市交通运输局及各区政府两级层面按照市区分工组织实施。按照该治理项目清单,荔湾区涉及8个点位,2个点位由市级部门组织实施,其余6个点位由我区统筹。通过交通组织调整及交通设施优化等微改造措施,可进一步挖掘道路通行潜力,提高通行效率,“短平快”缓解道路节点和瓶颈的拥堵。后续我区将常态化滚动开展交通拥堵点治理工作,力争当年实施、当年完成,久久为功。
(一)关于如意大道建设。该项目由广州市市政园林工程中心负责建设,已列入广州市2021年重点项目计划,正加快实施中。项目涉及征地36.13万平方米,拆迁面积33万平方米,现已完成拆迁面积约7.1万平方米,计划2023年完工。
(二)关于穗盐路(芳村段)至茶滘路交界处拥堵问题。地铁十一号线芳村站、石围塘站、鹤洞东站正由广州地铁集团加快实施,计划2023年完工。为和谐建设地铁11号线,减少施工围蔽对交通的影响,广州地铁集团采取了多项措施予以保障。一是通过科学策划、分期围蔽的形式,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围蔽面积,如11号线芳村站分三期交通疏解、石围塘站分六期进行交通疏解等;二是加大先进设备及人员投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缩短围蔽时间,以石围塘站为例,在征得周边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下,该站加大先进设备、施工人员的投入,全力缩短总体围蔽时间;三是加强公安、城管、街道等单位的多方联动,持续提升围蔽区域交通环境,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围蔽带来的影响。
(三)关于东风西路西场立交路段拥堵问题。一是东风西路西场立交节点改造项目由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建设,于2021年1月进场施工。其中,东风西路东往西匝道已调整为两车道通行,其余匝道改造正在办理占道及施工相关手续;二是受地铁十三号线车站建设影响,广弘食品集团在跨铁路处建设南北向人行过街天桥难度较大,为降低人行过街对既有交通流的影响,我区正积极协调广州地铁集团利用地铁十三号线西场站车站及出入口,建设地下免费过街通道,现该站点正进场开展建设;三是市交通部门结合客流情况,指导公交企业从2020年12月份开始对东风路实施低效班次降压,目前途径线路发班环比下降约30%,有效减少低效班次对道路资源的占用,并结合地铁线网规划建设研究制定了中心城区公交线路优化方案,待地铁八号线西村及彩虹桥开通后将优化整合同德围经西场立交进入中心城区的线路。
(四)针对环市西路西湾路口拥堵问题。一是我区积极协调广州地铁集团,于2020年7月开通地铁西村站C出入口,进一步满足市民过街需求;二是我区积极协调富力地产公司加快其配建的唐宁花园市政规划A、C线道路建设。其中,市政规划路A线及C线已围蔽,即将签订施工合同,A线东半幅涉及占用铁路保护范围,目前富力公司正与铁路部门进一步沟通相关手续办理工作;三是经现场踏勘,我区初步形成西村街福州路至湾畔大街道路拓宽方案编制,拓宽方案涉及部分管线如污水管、绿化迁移且涉及增埗公园及增埗河用地范围,下一步我局将摸清现状管线情况,研究拓宽方案与管线迁改可行性以及经济可行性。
(五)关于珠江大桥拥堵问题。一是加快推进广佛大桥系统工程建设,该项目由广州市广园路建设公司负责建设,已列入广州市2021年重点项目计划,现于2020年12月开工,正在开展桥梁桩基础施工、水上栈桥及施工平台搭设施工,预计2024年完工;二是市交通运输局计划对桥中南路汇入内环珠江大桥放射线合流段位置进行治理,在双桥路与桥中南路汇入匝道合流段设置分车道控流灯,并完善双桥路-桥中南路路口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设施,预计2021年11月30日前完工;三是坦尾地铁站周边交通组织已于2019年纳入交通拥堵点项目治理,对周边交通组织进行优化,治理后坦尾地铁站周边运行良好,我区将积极配合市交通运输局完成点位治理,跟踪治理效果。
(六)关于珠江隧道(黄沙水产市场)拥堵问题。一是加快推进如意坊隧道建设,该项目由广州市市政园林工程中心负责建设,已进入实施阶段,项目涉及征地8971平方米,房屋拆迁10.27万平方米,现已完成拆迁面积约7.1万平方米,计划2023年完工;二是加快推进黄沙水产市场搬迁及改造,该项目由广州港集团负责建设,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正在开展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及地下室施工许可办理、环评报批、地块出让等手续,计划2023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在项目周边配套设施(市政道路、水、电、煤气、通讯、排水排污等设施)同步完善的前提下,启动黄沙水产市场异地搬迁工作。
(七)关于广钢新城及周边道路拥堵问题。广钢新城一期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合计11千米,现已完成开拓路、银沙路、开拓一横路、开拓二横路、团结路、中兴路、鹤翔路及规划十四路等5.3公里长市政道路建设,累计完成总体工作量的67%。现我区正全力推进银沙路、开拓路路口征拆工作,并协调地铁11号线尽快退让场地,计划2021年完成除征拆、地铁占地外道路建设,力争2023年完成项目建设。
(八)关于龙溪路升级改造工程(东段)。项目工程范围为增南路至东潡南路西端,道路总长约765米,道路红线宽30米,按城市次干路标准、双向4车道进行升级改造,并设置独立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现已完成桥梁主体建设,即将开展桥面铺装及附属结构施工,待项目完成后可提升龙溪路道路通行效率,缓解周边交通拥堵状况,计划2021年底完成中铁国际城至东漖南路段道路。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感谢您对我市城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
2021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