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荔湾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24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3-07-13 来源: 区文广旅体局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彭嘉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活化古物建筑,推广文保经验的提案收悉。经会同相关单位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88处,数量多、价值高,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物质财富。近年来,我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以“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为遵循,推动文物融入现代生活,生动展示和有效传承岭南文化,助力精神文明和文化强区建设。

  一、坚持研究为先,用先进理念引导文物活化利用。2022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强化文物活化利用动态管理,定期开展全区文物保护利用分析评估,结合保存现状和使用功能,编制并更新《荔湾文物现状排查及分级分类保护利用工作方案》,规划文物活化利用时序和方向,做到一栋一策,为政府决策、社会参与提供参考。2022年底,我局委托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开展荔湾区文物活化利用提升策略课题研究。2023年6月,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报告坚持问题导向,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从健全文物法规体系、夯实文物保护基础、打造工业遗产品牌、深入保护革命文物、创新活化利用手段、促进成片连片利用、科学技术运用、拓宽资金渠道、重点项目库等方面提出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坚持服务为常,用专业精神规范文物活化利用。文物保护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针对文物修缮工程要求严,审批难,时间长的问题,我局建立“提前介入,免费咨询,专家指导,保证合法,快审快批,全程参与”的工作制度,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近年来,先后指导完成陶陶居、宝源路101号民居等近30余处文物方案审批和修缮,打造文物修缮精品工程和活化利用示范工程。陶陶居修缮工程在专家的具体指导下,恢复铺面历史原状,修复可观亭,提升了文物价值,提振了老字号发展信心,为推动老字号传承创新夯实了基础。陈廉伯旧居修缮工程深入考证,尊重史实,以工匠精神打磨修复室内楼梯,并辟为广州商人风貌展览馆,实现荔湾区博物馆提升扩容,广州日报以“太出片了!‘广州最美旋转楼梯’升级开放”为题进行了宣传报道,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坚持推广为重,用典型案例引领文物活化利用。近年来,我局注重挖掘文物价值,围绕讲好荔湾“新时代故事”“名人故事”“宗教故事”“名人故事”“海丝故事”“城建历史故事”“红色故事”等“七个故事”推动文物活化利用,逐步形成“政府部门主导推动”“纳入更新项目实施”“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动员文物单位自育”为主的文物活化利用模式,用足“绣花”功夫,促进文化保护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我局注重典型引领,推荐李小龙祖居修缮利用项目入选2020年广州市第一批文物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推荐锦纶会馆丝织业展览馆、斗姥宫修缮利用项目入选2023年广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2023年6月,我局在总结陈廉伯旧居、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活动旧址、沙面大街39、41号等10个文物活化利用经验的基础上,汇编十大典型案例,向社会广泛宣传,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下一步,我局将着眼实现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好荔湾区文物活化利用提升策略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工作,更加重视文物建章立制工作,更加重视文物本体和周边一体保护,更加重视文物有效利用,切实搞好顶层设计,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顺应时代、特色鲜明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形成更为成熟、更可推广的荔湾经验。

  感谢您对荔湾文物事业的支持与贡献!

  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7月10日

  (联系人:王磊;联系电话:8130628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