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品质社区,让分类垃圾箱和垃圾房成为城市中的靓丽风景线”的百姓提案》收悉。经会同相关单位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推进“两站点”优化提升改造
(一)提升分类投放点。一是分类分批推进荔湾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优化提升工作,实现基本设施全面优化升级,采用智能投放设备并注入岭南文化元素,融合西关文化。二是投放点安装滚动式宣传屏,分类收集容器厢体外观采用岭南特色风格设计,厢体外部绘画充满岭南特色图腾,并搭配绿植点缀装饰,逐步实现全面美化、亮化、绿化,打造赏心悦目的良好投放环境。三是投放点全部通水、通电,安装紫外线杀菌装置、灭蚊灭蝇设备、臭氧消毒设备、通风排气扇等,配置烘手机、感应水龙头,采用非接触式人体自动感应投放口,可以直接投放垃圾到分类收集容器里,方便老人家、小孩和女性扔垃圾。四是投放点将更加“与景相融”,除增设投放点附属存桶区外,各投放点配置与周围环境风格相近的屏风或门帘,为居民创建投放便利、体验舒适、外观漂亮的投放环境,原本具有邻避效应的“厌恶型”设施逐渐变为荔湾随处可见、群众称赞的“风景点”。
(二)提升垃圾临时收运点。一是随着我区环卫保洁工作逐步推进,我区力争实现硬件软件双提升,全区垃圾临时收运点升级改造正在进行中。进入2023年以来,以问题为导向,针对辖内30余个临时收运点设施存在脏污破损、配置简陋等问题,开展临时收运点优化提升改造项目,着力打造新一代社区“风景点”。二是区住房建设园林局借助契机,在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和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垃圾房改造美化和分类设施升级作为重点工作落实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蓬莱正街垃圾临时收运点升级改造,包括在临时收运点内设置清洗池、垃圾桶收纳架和清洁工具收纳空间,并设置消毒除臭设施和消防设施,彻底改变目前收运点门口区域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现状。同时,在各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和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原有存在布点不合理、设施破损或使用功能欠缺的垃圾分类设施进行整体升级,更换为款式新颖、功能齐全的一体式垃圾分类设施,并与片区内的邻里花园、景观绿化、公房活化等工程相结合,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完善“两站点”精细化管理
(一)加强分类投放点的站桶值守管理。一是以区垃圾分类联席办名义印发《荔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站桶指导工作指引》,加强站桶值守管理,发挥站桶指导实效,避免做样子走过场、摆拍打卡不履行站桶职责等行为。二是加强培训力度,定期对站桶队伍、分类专干、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强化工作职责和责任心,优化工作方法、工作流程,提升管理实效,确保分类投放得到有效指导。三是积极统筹全区环卫工人,以“志愿者”身份下到街道进行站桶指导,落实站桶值守保洁服务常态化、标准化,强化桶边指导。在非站桶时间以外,要求各街组建一支垃圾投放点巡回保洁队伍,确保垃圾落地有人捡、地面积水有人扫、投放点满溢有人换,切实提高居民投放体验。
(二)加强垃圾临时收运点的日常管理。一是安排专人负责临时收运点及周边卫生,确保每天一次冲洗、消毒临时收运点内外,视垃圾量等因素适当增加冲洗次数,保证符合垃圾转运的卫生标准。二是要求临时收运点内垃圾容器存放整齐,时刻保持地面干净、整洁。三是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如出现特殊情况垃圾量较大时,则相应增加运输次数。
三、重视“两站点”保洁管养力度
(一)强化分类投放点保洁管养。一是目前全区有270个分类投放点已安装除臭设备,并将逐步辐射带动全区所有投放点提升全覆盖。落实定时投放点每天不少于两次、误时投放点每天不少于四次的清洁消毒。二是非定时投放时段由投放点管养负责人每两小时不间断巡查,加强非投放时段箱体封闭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增加机动人员轮班不定时巡回收运投放点垃圾,提高收运频次,对点外设桶等问题进行及时撤桶处理。
(二)强化垃圾临时收运点保洁。加强垃圾临时收运点的清洁消毒力度,特别是垃圾清运前后时段。加强与街道沟通,合理规划收运路线,加快垃圾收运,减少垃圾长时间堆放在收集点。
非常感谢您的宝贵意见,希望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专此函达。
荔湾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3年7月26日
(联系人:刘恩,电话:020-6230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