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2612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 2024-05-24 来源: 荔湾区政府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B类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2612号建议答复的函

唐敏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广州市荔湾区粤剧粤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42612号)建议收悉。我区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各会办单位研究办理,并与您在4月24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荔湾区立足大湾区平台,协调各方力量参与推动粤剧粤曲文化事业发展,以粤剧粤曲文化为纽带,共建人文湾区,推动荔湾区文化事业建设不断出新出彩。

       一、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方面,荔湾区先后成立了粤剧粤曲工作保护传承领导小组、粤剧粤曲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机制保障,做好科学统筹、高质量发展。同时,编制印发《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0)》《关于推动粤剧粤曲艺术发展的实施方案》《广州市荔湾区推动粤剧粤曲高质量发展九条措施》《荔湾区新时代粤剧粤曲创新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营造粤剧粤曲文化发展的优良政策环境。

       二、战略规划和平台搭建方面,一是推动形成以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文化公园、荔枝湾大戏台、荔湾湖公园及各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广场、私伙局和部分酒楼等多样化粤剧粤曲文化平台格局,定期开展常态展演和专题活动。二是大力争取省、市等各级领导部门重视支持,成功创建广州市粤剧曲艺创作实践基地,结合基地建设开展文化品牌建设,创作高质量粤剧粤曲文化艺术精品。三是探索成立粤剧粤曲高质量发展专项基金,动员和吸纳社会资本,共同推进粤剧粤曲文化发展再上新台阶。四是结合白鹅潭大湾区文化艺术中心落户荔湾的有利时机,制定落实以西关民俗文化区、白鹅潭大湾区文化艺术展示区、珠江钢琴创梦园非遗聚集区为代表的“一江两岸三大板块”发展战略,切实继续营造政府搭台,各方展示、多台共演,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

       三、理论研究和馆校合作方面,一是始终重视粤剧粤曲文化传承。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开展理论研究和科研扶持。2023年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开展合作,设立“粤剧粤曲创新融合活化利用”科研课题。二是始终鼓励支持粤剧粤曲文化进校园。在荔湾区青少年宫、少儿粤剧曲艺基地和三元坊小学、西关实验小学、詹天佑小学、西关培正小学等12个学校基地开设青少年粤剧粤曲培训学习课程。三是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开展对外宣传。依托区青少年宫、南海中学、三元坊小学、西关培正小学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保护中心推广基地、粤剧艺术博物馆少儿粤剧粤曲传承基地、广东省儿童友好基地的高位优势,广泛向外界宣传推广粤剧粤曲文化。

       四、科技赋能促进传播转型方面,荔湾区积极促进科技赋能粤剧粤曲传播转型,加快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渠道传播融合,一是尝试迈开腿、张开嘴、唱出声、拍成片,深入挖掘粤剧粤曲文化历史资源;二是尊重业态发展客观规律,大胆创新、敢于融合,积极更新科技赋能思路,跟上移动互联网经济、VR/AR技术更新、5G和物联网传播等一系列新时代技术革新的潮流步伐,切实推动荔湾开创科技领先、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局面。

      下一步,荔湾将继续引入艺术类院校产学研基地,切实吸引有研究能力、有扎根欲望的研究型人才和相关专业学生与荔湾区发生实质关联。继续集中力量整合“粤剧粤曲文化”大IP,在科学布局粤剧粤曲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工作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评估大IP下各小型文化品牌的社会传播效益。探索设置地标性粤剧粤曲文化设施的可行性,切实指导粤剧祖庭所在地建设,提升粤剧粤曲文化向荔湾区凝聚集中,不断培育孵化相关文化产业土壤。

       感谢您对荔湾粤剧粤曲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

2024年5月20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