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区科工信局局长罗健华调研广东汉潮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图:广东汉潮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近年,荔湾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紧紧围绕省、市关于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三大发展平台建设,为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提供创新动力。
一、主要科技指标进展情况。
1.高新技术企业情况:2021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共有265家。高企总营收达462.73亿元。经过现场考察和辅导,2021年我局共向市科技局推荐100家企业申报高企认定,91家通过认定,通过率91%。
2.科技创新载体情况:2021年全区新增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4家。现有市级以上孵化器24家,众创空间8家。共有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孵化器1家,在孵企业近600家,孵化器孵化面积达到28.91万平方米。
3.R&D填报情况:2020年R&D研发经费我区核准数为12.98亿元,相较于2018年增长了81.28%;占GDP比重为1.19%。2021年我区R&D填报单位数431家,其中纳统企业422家,科研机构4家,三甲医院、高校及附属医院5家,R&D合计填报数23.38亿元,填报数同比增长15.31%。
4.创新平台情况:全区目前共有研发机构150家,其中国家级工程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中心3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部级或省级重点实验室7家。采芝林高水平中药新型研发机构培育项目实施建设,国家金融实验室金羊研究院、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华南基地等创新平台启动运营。
5.技术改造投资情况:2021年全区工业投资14.6亿元、技改投资4.2亿元,相较于2018年分别增长了130.65%、388.37%。
6.其他科技成果: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为91.40亿元,技术交易额65.44亿元,相较于2018年分别增长了72.03%、23.17%。2021年区内重点企业、医院和科研院所获得2020年度省科技进步奖共4项。2022年区内重点企业获得2021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二、加强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创新环境
一是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区大湾区办已将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纳入《广州市荔湾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二是规划先行,出台科技创新、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三是谋划编制《荔湾区城中村产业升级发展规划和导入准则》,提出将荔湾区规划改造分为五大片区:大坦沙岛片区、白鹅潭商务片区(包括西塱综合交通枢纽组团)、东沙先进制造片区、海龙国际科技创新产业片区、岭南茶花流通枢纽片区,进一步体现各个片区的产业基础特色。四是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在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基础上,不断完善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科技创新载体认定和扶持办法、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施办法、专利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科技项目及科技奖励配套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扶持研发机构建设实施办法等5项政策。同时进一步修订荔湾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荔湾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管理,提高区科技项目实施绩效和管理效率,遵循权责明晰、科学公正、公开透明、放管结合、绩效导向的原则,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以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技管理体系为目标,持续优化配置荔湾区科技资源。
三、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基础支持
一是推进采芝林高水平中药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建设工作。支持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与暨南大学、甘肃药物产业研究院和兰州诺然肠道健康精准营养研究所等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注册成立广东汉潮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该培育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2800㎡,已通过专家评审和区政府审批,以区科技计划项目的形式立项,总扶持资金1000万元,现已通过第一阶段验收并获得扶持资金400万元。公司已获得国家颁发的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已汇集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技术团队,其中博士、硕士共26人。二是加强区内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建立孵化器数据库,加大对孵化器建设和管理指导力度。指导七喜创意园入选广东省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指导立白集团综合科技园及栗子谷孵化器入选广州市科技金融(园区)服务站,共建广州市科技金融(园区)服务站及广州市大日化产业创投中心。上门辅导创富港、广州国际医药港、岭南V谷等区内重点园区,提高园区服务企业能力;积极协助园区申报市级科技孵化器认定。
四、擦亮新三板华南基地服务品牌,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2019年9月新三板广州服务基地正式揭牌运营。为切合区域市场发展需求,增强服务华南区域实体经济功能,2020年12月,全国股转公司正式将广州服务基地升级为华南基地,进一步发挥新三板服务中小企业阵地作用。一是强化企业精准动员培育,走访对接华南地区企业超660家,其中,走访服务广州市拟挂牌企业82家,挂牌企业38家。二是发挥华南基地坐落广州荔湾地缘优势及平台优势,助力区域发展建设,开展57场次线下北交所专题活动,10场次北交所专题线上培训。同时进一步深化市区对接、重点企业调研服务、发挥服务合力,有力地推动北交所最新政策措施在地化实施。截至2022年6月中旬,华南地区15家挂牌公司成功在北交所上市,累计101家辅导备案、42家已受理,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北交所上市储备企业梯队。广东省12家挂牌企业在北交所上市,位居全国前列,累计71家企业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32家已受理。广州市5家挂牌企业在北交所上市,累计20家企业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11家已受理。三是以新三板深化改革为契机,着力开展品牌服务活动超150场,累计服务2.3万余人次。举办“羊城资本荟”论坛、2019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荔湾分会“新三板发展大会”主题论坛等6场次有市场影响力论坛活动。省市区及全国股转公司领导到场参会,吸引超30家主流媒体全方位报道,极大提升华南基地及荔湾区影响力;开展新三板政策培训70余场、投融资对接服务活动18场次,参与人员近万人次。
五、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企业人才培育。为进一步遴选、培育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和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人才,强化科技企业人才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全面提升,荔湾区举办“荔湾区科技企业人才培训计划”(简称“扬帆计划”)。学员以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为主,包括立白集团、名创优品等知名企业负责人参加,课程设置包括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参观见学,每月安排中山大学精品课程等,着力培养企业家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创新意识和战略思维,目前已实施两期。二是推进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支持区内相关单位利用其自身资源优势,参与建设荔湾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共通过科技项目形式支持2个基地建设。荔仕丰“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可容纳约30家企业入驻,目前已入驻企业15家,其中港澳企业7家,该项目已顺利结题,并获得广州市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认定;粤政索顿“荔湾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项目预计容纳企业40家,目前入驻企业32家(其中4家港澳企业),该项目已完成中期验收并已拨付25万元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