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桃源社区多位楼长感谢锦旗)
(图:老旧住宅小区供水服务到终端工程智能水表)
(图:老旧住宅小区供水服务到终端工程供水管道)
荔湾区位于广州市西部,东与越秀区相连,北部、西北部与白云区水陆相通,西部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是广州老三区之一,由于建区历史悠久,辖内有大量城中村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因城中村供水规划不到位,老旧小区水管老化、渗漏、水压不足等问题,造成群众“用水难”。
统筹城中村与老旧小区,有序推进供水改造工作
为让群众用水放心、生活舒心,早在2014年,荔湾区就启动经济联社供水改造工作,制定经济联社供水改造计划,每年实施1-2个经济联社的供水改造工作,至2020年完成11个经济联社的水改任务。
2019年,荔湾区又启动供水服务到终端工作,由政府出资,以5年为限,按年度将任务分解,分批次有序实施,完成全区2000年前建设的既无物业管理、又无加压设施的老旧住宅共用用水设施改造工作,彻底解决老旧居民小区水质二次污染、管网漏损偏高等问题。
供水改造后的共用用水设施统一移交供水企业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维护管理,建立起责权明晰、管理专业、监管到位的用户共用用水管理体制,真正实现供水到户和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为将这项惠民工程抓实抓好,荔湾区政府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由一名区领导担任组长,区河长办、水务等部门及各街道、自来水公司作为成员单位,建立区、街、供水公司三级联动机制,共同推动供水改造工作。同时,荔湾区还将供水改造纳入每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和2022年全区“十百千万”党旗红惠民工程项目,党建引领,高位推动,确保将惠民工程办好办实。
将政策宣传好,让好政策落到群众心坎上
由于涉及改造费用、供水设备占地、施工临时性断水影响群众生活等问题,供水改造实施之初,群众改造意愿虽强,但也存在一些顾虑。
为此,荔湾区水务部门与各街道、经济联社将政策宣传做实做细,通过在社区和联社张贴海报、致居民的一封信、上门走访、宣传广播、召开楼长会议等多种形式,大力推介供水改造工作的目的、意义、费用出处、工作流程、进度安排等,让群众清楚具体内容,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坚持突出群众主体作用,在征集居民意见时,对三分之二以上居民不愿意改造的,充分做好沟通,不列入供水改造计划,防止一刀切;建立市自来水公司、街道、居委会(经济联社)、居民等各方共谋、共商、共建、共享机制,邀请居民亲身投入供水改造公益建设,保障居民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彻底打消群众顾虑,群众对供水改造的态度逐渐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
政策虽好,只有宣传到位,好政策才能落地落实,落到群众心坎上。荔湾区作为全市供水改造大区,尤其是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占全市供水改造任务一半以上,但由于前期宣传和准备工作做得比较扎实,项目整体推进比较顺利。
注重方式方法,保障供水改造顺利实施
做好实地摸查。以街道为单位开展地毯式摸查,按照难易程度和居民期盼,将供水改造工作分为难、中、易三类,由易到难,合理安排改造计划,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实现改造工作有条不紊。
以治污促水改。利用全市城中村截污纳管施工契机,将葵蓬等6个经济联社供水改造纳入截污纳管工作同步实施,实现管道铺设一次开挖,街巷路面一同恢复,同槽恢复路面35万平方米,避免重复开挖和多头施工,为区财政节约资金近4000万元,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也降至最低。
加强示范引领。每个街道选树一个示范点,第一批示范点先行施工,探索积累经验,改造成效作为样板展开宣传引导,以点带面推动供水改造整体工作。葵蓬经济联社曾作为全市首个试点,探索水改与截污纳管工程同步实施的新模式,先行先试,于2019年7月顺利通水,得到联社及广大居民认可,为后续5个经济联社供水改造与截污纳管同步实施工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居民喝上放心水,汩汩甘泉润心田
近年来,荔湾区坚持不懈推动供水改造工作,有效解决居民用水“最后一百米”的问题,让更多居民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目前,荔湾区经济联社供水改造累积投资近2.5亿元,完成供水管道安装约500公里,除河沙村、东漖村为避免重复投资造成浪费纳入城中村改造外,其余11个经济联社的供水改造工作已顺利完成,全部装表通水,实现自来水公司抄表到户,居民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
荔湾区老旧住宅小区供水服务到终端工作实施近四年来,累计完成供水改造19700余户,让6万市民喝上放心水。居民纷纷表示,水质好了,水压上来了,用水更方便了。
荔湾区供水改造工作,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群众纷纷点赞。2021年10月28日,荔湾区如意坊居委会社区代表向荔湾区水务部门、市自来水公司赠送锦旗;2022年3月26日,荔湾区桃源街49-59号楼全体居民向荔湾区水务部门、属地金花街、市自来水公司赠送锦旗,表达对政府供水改造工作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