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绿马甲”就业服务专员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帮扶)
(图:“一街一特色”就业品牌)
在广州西关,有一支专业社工队伍,他们不停地走街串巷、联络访谈,在求职者与用工企业之间搭建起一道连心桥,根据他们的衣着,街坊们亲切地称之为“绿马甲”。
组建“绿马甲”就业服务队伍,是一项源于基层实际、顺应工作需要的创新举措。为了有效推动人社部实施的“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切实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稳就业保居民就业的决策部署,荔湾区积极创新就业服务工作新模式,深入实施“绿马甲”就业服务项目,为全区22条街道选聘就业服务专员,并把这支队伍培养成为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员、求职者与用工企业的联络员、精细化就业帮扶的服务员,区街两级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也都视他们为自己的“贤内助”。在他们的有力帮助下,区、街、社区三级联动,政企全力帮扶,推动失业人员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一、创新模式,打造荔湾特色就业服务品牌
作为广州市老城区,受市场主体数量和吸纳就业能力制约,荔湾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数量较多。以2021年为例,每月平均需要对约8000名在册登记失业人员、超过600名就业困难人员和近1000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跟踪帮扶服务。实施精细化就业服务需要每月对服务对象全覆盖访谈,要实现这一任务,基层面临最大的困难在于人手严重不足。引入社会服务机构协同实施的“绿马甲”正好缓解了基层人少事多的矛盾。该项目得到荔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实施首年就被纳入区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同时安排200万元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承接项目实施工作(首批承办机构是一家培养本土化专业社工人才队伍的机构:广州市荔湾区逢源人家服务中心)。由项目承接方配备18-22名就业服务专员驻点街道,深化“1+1+3”就业模式,即1个目标、1个方案、3个支撑(政、社、企),开展就业跟踪、政策宣传、岗位匹配、职业指导、创业指导和社工就业辅导等,做实做细做精就业援助服务,为荔湾区重点群体实现就业打开快捷绿色通道。
二、补齐链条,提升就业服务队伍专业水平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区、街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每年对外服务工作量倍增,仅对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的职业推介和就业跟踪,就超过12万人次。区、街就业服务机构现有人手不足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周期漫长,如何为服务对象提供更精准、更高质量的就业服务,成为摆在基层面前的又一个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在“绿马甲”就业服务项目实施初期,就要求承办机构要组建一支以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专业技能培训师和社工师为主的专业化就业服务队伍,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和特长,成为就业重点群体靶向帮扶的智囊团,弥补了区、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专业化不强的缺点,为重点群体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供更加坚实和专业的保障。
三、分层分类,实施全方位就业跟踪服务
好的制度设计是高效运行的根本保证。“绿马甲”就业服务专员每一轮通过电访、上门走访、线上调查等方式,深入调查每一位服务对象的实际状况,建立就业意愿、就业障碍、就业竞争力的三维评估分层模型,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不同的就业跟踪服务模式。对普通登记失业人员(就业意愿高、就业障碍低、就业竞争力高)采取动态跟踪模式,为登记失业人员提供每月至少3个或以上的岗位推荐服务,同时向登记失业人员推介创业、就业等帮扶方面的政策以及育婴师、面点师、厨师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信息,增加普通登记失业人员的就业竞争力。对就业困难登记失业人员(就业意愿中/低、就业障碍中/低、就业竞争力中)采取全面关怀模式,跟踪服务内容在动态跟踪模式基础上增加了精准化的“一人一策”指导评估,包括:岗位分析、心态调整、职业规划等。对经多次推荐就业,无法适应市场就业的如零就业家庭、残疾、戒毒康复等就业特别困难人员(就业意愿中/高、就业障碍高、就业竞争力低)采取重点支持“三步工作法”,跟踪服务内容在全面关怀模式的基础上再升级,即第一步“一对一”个性化专业指导服务为其“量身定制”跟进方案,如调整就业心态、实施就业体验和参加技能提升课程等;第二步继续进行技能评估和匹配指导,与就业特别困难人员一同梳理其就业的经验、挖掘其自身就业的优势,推荐其参加专项的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第三步走访企业对接需求,为其提供就业体验机会,力争就业特别困难人员实现动态清零。
四、循环驱动,创建充分就业良好环境
一是对辖内重点企业园区实现走访联系全覆盖。“绿马甲”就业服务专员扮演了“四上”企业和产业园区首席服务官角色,积极上门走访联系,建立党建引领下的“政-社-企”合作模式,通过引导企业提供爱心岗位的方式,撬动了社会不同资源推动就业,进一步强化区内就业支持网络。
二是对中小微企业实现政策宣讲全覆盖。加强就业补贴扶持政策的宣传,要求各科室在服务对接企业相关业务时,给企业提供“企业就业服务包”,扩大就业扶持政策宣传覆盖面。实施就业创业服务攻坚季行动,创新开展大规模线上招聘和政策宣传,在“荔湾就业”微信公众号推出“好工作天天见”栏目,每天为企业推送最新就业政策、疫情期间劳动关系问答,进一步援企稳岗惠民生。
三是谋划创建“一街一特色”就业品牌。结合各街道不同的产业特色和文化风貌,并整合各街道龙头产业(企业)力量,对有辖内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体验、职业指导和创业指导等,在促进我区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实现就近就业的同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其中,龙津街“一街一特色”就业品牌项目为广东三元麦当劳公司就业见习推荐。今年以来,广东三元麦当劳公司在疫情之下营收急剧下降,“绿马甲”就业专员了解情况后,建议开发见习岗位和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岗位,帮助失业人员就业同时也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五、技艺领航,拓宽高质量就业渠道
“绿马甲”就业服务专员的介入,逐步形成了“访训”融合的育才提能工作机制。他们走访、跟踪服务掌握到服务对象技能培训需求,一方面依托“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工程,为辖区重点失业群体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另一方面积极与培训课程对口的企业对接,推荐通过培训考核人员到对口企业应聘,促使其实现就业。今年以来,“绿马甲”充分发挥荔湾非遗文化资源优势,借助永庆坊非遗街区的品牌集聚优势,为服务对象提供干事创业舞台。协同荔湾区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围绕荔湾特色非遗项目设计粤菜师傅及三雕一彩一绣精品课程,并将课堂延展到区内各街道、社区,让劳动者在家门口也可以学到实用的技能,形成“访谈--培训--入行--创业”全链条服务。
“绿马甲”就业服务项目是荔湾区市场化条件下,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探索,有效解决了人员不足、专业不强的现实问题;将公共就业服务主动延伸到社区、服务对象家中,覆盖面更广;让街道(甚至是村居)就业促进活动及品牌建设更为丰富、就业帮扶更为精准。但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就业服务专员队伍社工力量不足、主动发现帮扶对象的方式方法仍需改进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绿马甲”就业服务提质扩面、完善升级:
一是在跟踪服务上持续发力。做实做细做精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专业化、精细化就业跟踪服务,结合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制定“一人一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政策宣传和岗位推荐等跟踪帮扶措施,进一步促进我区重点群体实现就业。
二是在创业指导上持续发力。对有创业意愿的人员,通过开展创业指导、推荐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和落实有关补贴等方式,积极帮助其实现创业,同时推荐优秀的创业团队和企业参加我区创业大赛,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三是在擦亮就业品牌上持续发力。鼓足干劲做强做大“一街一特色”就业品牌项目,搭建更多优势产业和爱心企业参与到就业品牌项目中来,挖掘更多适合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爱心公益岗位和其他各类就业岗位,大力开展就业体验,同时不断增加产业特色品牌,进一步扩大“一街一特色”就业品牌项目的影响力,实现“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反哺产业”的目标,形成高质量循环驱动力,为地区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