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便于各地各部门及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荔湾区商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5)》(以下简称《规划》)的相关内容,现就出台背景、编制特点、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按照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报告提出的“大力发展以现代都市工业为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业共同发展的实体经济”的具体要求,要加快制定全区商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商贸业发展方向,对推进荔湾区商贸业高质量发展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编制特点
一是强调特色性,突出荔湾千年商都传承和岭南文化核心地位。立足荔湾深厚底蕴,总体目标定位突出了千年商都传承和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建设岭南文化引领的国际消费城区。针对传统商贸业特点,提出文化赋能、品牌塑造、市场提质、主体培育等举措,推动荔湾传统市场升级,促进业态深度融合,擦亮荔湾品牌名片。
二是体现协同性,服务于“制造引领、一体三面、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格局。推动商贸业与现代都市工业融合,发挥商贸业在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源方面的优势,工贸联动协同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商贸业,为商贸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三是突出体系性,推动现代商贸产业体系升级。零售业聚焦“四新”,发展体验经济、首店经济、平台经济、节庆经济,打造新场景、新热点、新模式、新活力。批发业分类施策,围绕生活消费品、时尚消费品、医药健康品,以专业市场和龙头企业为主体,分类引导、协同转型。住宿餐饮以品牌化为重点,推动文商旅融合式发展。
四是强化落地性,塑造多层次载体做好空间支撑。结合荔湾区商贸产业的布局特征,规划提出打造“三片两圈多节点”总体格局,构建“多点支撑、串珠成线、连片成面”的多层次商贸业空间体系,并提出了空间政策探索方向加强载体供给。
三、规划主要内容
(一)发展基础
从发展条件、发展成就等方面对产业发展基础进行分析,荔湾区商贸业发展条件包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越交通通达、商贸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荔湾区也取得一些发展成就,包括产业规模不断增长、社会消费活力逐步提升、重点企业引领发展、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等。
(二)发展环境
新发展格局激发消费潜能、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跨界融合趋势加深、供应链优化推动产业链升级,商贸业纽带作用凸显、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荔湾区商贸业以传统业态为主、产业转型压力大,行业资源亟待整合、联动制造能力偏弱,商圈品牌识别度偏低、消费吸引力下降,空间品质亟待改善,消费场景体验不佳等。
(三)总体要求
包括四方面内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等。围绕创新发展、提质升级,转型发展、载体优化,开放发展、区域协同,均衡发展、以人为本等四项基本原则,确立了荔湾区作为广州“千年商都”传承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支撑地、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到2027年,商贸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在2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50亿元;到203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00亿元发展目标,同步设置6项子目标支撑商贸业高质量发展。
(四)推动现代商贸产业体系升级
从聚焦“四新”经济、培育零售新兴业态,围绕“三品”升级、夯实批发商贸基础,推动“两业”提升、塑造住宿餐饮品牌共3方面分别明确现代商贸业发展方向。
(五)塑造多层次空间载体支撑
聚焦优化空间布局,包括三个方面,即打造“三片两圈多节点”总体格局、构建多层次商贸业空间体系、探索政策创新加强载体供给。其中,“三片”指白鹅潭商务区、荔湾文商旅活力区、海龙围科创区,“两圈”指白鹅潭商圈、大西关(上下九-永庆坊)商圈,“多点”指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专业批发市场等重点商贸业空间载体。
(六)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主要内容为实现商贸业发展的六个重要内容,分别是实施主体培育工程,加强政府引导统筹;实施三业融合工程,工贸联动协同发展;实施市场提质工程,推动传统市场升级;实施文化赋能工程,促进业态深度融合;实施品牌塑造工程,擦亮荔湾品牌名片;实施数字转型工程,创新商贸发展模式。
(七)保障措施
提出了六大方面的举措,包括强化组织实施、加强监督评估、完善设施配套、加快人才建设、加大招商力度、提升财政支持等,集聚荔湾区资源要素,创新政策机制,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增添企业在荔湾区落户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