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解辖区居民慢性病及其影响因素的情况,我区开展了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慢性病日常监测管理工作,据此形成《广州市荔湾区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中关于“辖区政府定期发布慢性病及社会影响因素状况报告”的要求,现将《报告》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一、死因监测
2023年荔湾区户籍人口死亡率为900.1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94.19/10万)。死因前三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为329.76/10万、255.91/10万和198.18/10万,前三位死因占户籍人口总死亡数87.08%。
二、肿瘤登记
2023年荔湾区户籍人口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分别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以及唇、口腔和咽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为59.73/万、31.74/万、25.99/万、9.12/万和8.50/万。
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情况
2024年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荔湾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2.39%、糖尿病患病率为10.82%、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38.57%、超重率为31.78%、肥胖率为12.56%。见图1。
图1: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情况
四、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
(一)膳食因素
2024年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荔湾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人均每日食用盐摄入量为5.70克,每日动物性食物类摄入量为291.53克,每日水果摄入量为194.171克,以上均不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标准。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标准,成人膳食各类食物每日适宜摄入量为:食盐小于5克,动物性食物120—200克(每周至少2次水产品,每天一个鸡蛋),水果类200—350克。
(二)身体活动
2024年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荔湾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部分居民身体活动不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天进行至少相当于快步走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每周最好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三)吸烟饮酒
2024年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荔湾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现在吸烟率为13.57%,过去12个月饮酒率为15.3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五、主要结论及防控策略
(一)主要结论
1.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荔湾区居民主要的慢性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是辖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
2.膳食中的食用盐和动物性食物类摄入量过多、水果摄入不足,身体活动不足、吸烟和饮酒行为是影响辖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危险因素。
(二)防控策略
1.以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解决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机制,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
2.坚持关口前移,深入推进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积极开展“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践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理念,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大力推进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与干预,降低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慢性病发病、死亡和残疾,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为全面推进健康荔湾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