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服务专区 > 部门动态

区档案馆:“荔泮芳华”:从翻山越岭到漂洋过海 清代徽州茶商南下广州闯西关————2024年度荔湾历史文化科普活动之四:名家讲座第三场成功举行(组图)

文章发布日期:2024-07-29 18:05 来源:广州市荔湾区国家档案馆(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图:葛华馆长王振忠教授颁发荔湾区历史文化研究特聘专家聘书)

(图:王振忠教授授课照片)

7月28日上午,由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荔湾区国家档案馆(荔湾区地方志办)、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荔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史研究中心承办,粤剧艺术博物馆协办的“荔泮芳华”:2024年度荔湾历史文化科普活动之四:名家讲座第三场在粤剧艺术博物馆举办。

  本期讲座主讲嘉宾是王振忠教授,他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现兼任安徽大学讲席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本期讲座主题为“从翻山越岭到漂洋过海:徽州茶商‘漂广东’的历史”。

  讲座开始之前,主办方向王振忠教授颁发荔湾区历史文化研究特聘专家聘书。随后,王振忠教授娓娓道来,讲述了旅粤徽商在广州的商业和社会活动以及徽商的“漂广东”贸易行为。

  改革开放初期,曾有“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的说法,其实不仅是在当代,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窗口、商旅贸易的重镇,尤其在清代,由于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实行对欧美一口通商,长达85年之久,广州西关的十三行吸引着全国各地商人前来扎堆经营,徽州茶商是这些“闯西关”商人的佼佼者。

  王振忠教授从“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讲起,詹天佑家族祖籍是徽州府婺源县,清乾隆时期其曾祖开始到广州经营茶叶生意,祖父则将全家从婺源迁进了广州。詹天佑的生母是广东肇庆人,而他上一辈中,有两人娶了“南邑恩宁里”的女子为妻。在《广州徽婺庐源詹氏支派世系家谱》中收录了嘉庆二十五年(1820)詹氏家族具禀入籍的文书。其中说明这个家庭从侨寓到最终入籍转变。

  王振忠教授指出,广州西关十二甫的“詹天佑故居”,是徽州茶商由祖籍地缘转向新的社会圈之重要文化遗迹,詹天佑家族的故事,是清代徽商在广州经营茶叶的一个侧影。清代徽州以经商为第一等生业,除了重点经营盐业、典当、木材外,茶业经营也是徽商的主要贸易活动之一,不少茶叶就是运往广州销售。早在明代,笔记小说中就有“走广”的习惯用语,到清代则有“漂广东”“发洋财”的说法,专指徽商经营外销茶。《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外销茶可获得厚利,更大量徽商加入经营。

  作为徽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振忠教授利用近30年来从田野收集到的8种商编路程、3种广东英语教科书抄本以及徽商书信、族谱、传世绘画、中外商业书等,较为细致地勾勒江南、江西经大庾岭商道与岭南的互动与交流。特别是这些路程书,堪称清代的“经商宝典”,是一代代的徽州商人南下经商的宝贵经验与指南。王教授提到,徽商从婺源到广州主要是山水兼程,且路程遥远,多种路程书中对于一路的艰难险阻、各个关卡的陋规、应对社会边缘人士的方法等等都有详细记载,也有具体徽州茶商洋行贸易相关的诸多现象以及在广州的市井生活。

  海外商书中对徽州茶叶以及茶商多有记载。19世纪以来,西方商人编纂了不少商业书,哈佛大学图书馆藏的《中国商务指南》第五版中,对于徽州茶叶的种类、产地、特点等有详细的记录。

  语言材料也反映了徽商在广州经营外销茶的情况。王教授展示了其收集的茶商自编用于与洋商打交道的语言文书,如《各夷磅数》,记载西洋的度量衡和相关用语。徽商抄录的《各国数法》记载一些商业上和生活上需要用到的单词和句子,都用中文标注读音。还有抄本一册,同样记载各类单词短语句子的读音。

  长期与洋行、外国人贸易,徽商也编纂了解外洋的文献。道光二十一年(1841),黟县有位文人汪文台,撰著《红毛番英吉利考略》,反映了徽州人对外部世界的关注。1841年,魏源的《海国图志》问世,其中收录歙县人叶钟进的《英吉利国夷情纪略》。1845年,广东学海堂学长梁廷楠的《英吉利国记》中提到叶钟进还有一篇《寄味山房杂记》等。这些文献反映了徽商,尤其是徽州茶商对于外洋的关注。

  从翻山越岭到漂洋过海:研究广州近代贸易史不仅要对外还要对内。讲座的最后,王振忠教授指出,与农耕文化不同,商业活动的发展可以促使人们敢于开拓并开眼看世界。徽州作为内陆腹地,如果人们只是固守一亩三分田,世世代代是难以有大作为,但徽商的崛起,改变了很多徽州人的命运。王教授以近代两位徽州名人为例——胡适与詹天佑,他们的祖辈都是通过经商,利用广阔的商业活动和网络,使得他们的子弟能够在广州、上海这样的城市中得到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并且他们还积极对外洋关注,抱有开放求知的心态,也使得他们不经意地成为较早开眼看世界的一批人。

  王教授认为,以广州为中心的口岸城市史研究,因其历史时期中外贸易的广泛涉及面,以及现存的大批中外档案史料,历来备受学界关注,相关成果亦颇为丰硕。今后,应进一步将内陆腹地与广州口岸相结合,加强内陆商帮的研究,将腹地商帮研究与口岸史研究相结合,既要探讨口岸城市“漂洋过海”的对外贸易,又要研究腹地商帮“翻山越岭”的长途贸易。唯有如此,方能推进传统商帮史的探讨,并藉此深化口岸史的研究。

  讲座后,现场观众踊跃发言,纷纷表示王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给听众带来了细致入微的徽商入广州的故事,深化了大家对于广州荔湾城脉、文脉、商脉的认识。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与浓烈的学术氛围中顺利落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