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服务专区 > 街道动态

彩虹街:林长+河长“双长合璧”,驷马涌畔奏响生态协奏曲(组图)

文章发布日期:2025-04-24 18:02 来源:彩虹街道

(图:组种活动)

(图:清理涌边绿地垃圾)

  4月的驷马涌畔,春风轻拂、绿意盎然,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手持工具穿梭于绿荫下,清理河道漂浮物和岸边垃圾、补植绿化带、向居民普及“垃圾不落地”理念……这是彩虹街林长办联合社区林长、民间河长开展的“共筑清水梦”护绿行动现场。近年来,这条曾经淤塞黑臭的古河道,在彩虹街道“林长+河长”创新协作机制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焕发新生——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Ⅳ类,3.54公里滨水步道全线贯通,两岸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成为老城区生态蝶变的生动注脚。

  双长合璧:生态治理的"彩虹密码"

  彩虹街将林长制与河长制深度融合,构建起"河岸有人护、水面有人清、责任全覆盖"的立体防护网。林长办定期对河道绿化带进行“健康体检”,动态观测沿岸乔木、绿植的生长健康;河长办则依托"智慧水务"平台,实施水质24小时动态监测。“双长”联合开展巡河护林行动,清理河道垃圾,修复河岸护坡,特别在"乐行驷马涌"志愿者团队协助下,彩虹街创新推出“民间巡河队+”机制,吸引学生团队、热心居民、社工队伍等参与河道保洁,实现"政府治理"向"全民共治"转变。此外,今年彩虹街还在西园地 105 号古榕树下开展 “共护‘绿色活化石’” 活动,动员市民参与清理古树周边环境并修复保护围栏,引导大家学习古树历史与保护法规。通过 “林长 + 居民” 的共治机制以文化赋能,增强全民共治共享的生态责任感,形成长效养护、传承守护新模式。

  碧水清波:古河道的"绿色复活术"

  驷马涌的生态蜕变源于科学治理的精准发力。彩虹街通过实施"清淤疏堵-生态护坡-生物修复"三步走策略,河道溶解氧含量从2020年的2.1mg/L跃升至2024年的6.8mg/L,水质持续优化,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 75%。两岸新增的生态浮岛和水生植物,不仅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更形成天然的"水质净化器"。如今,涌边居民推开窗户便可见白鹭翩跹,曾经的"臭水沟"变身"城市绿肺",生态红利正转化为居民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全民共治:让每片绿叶都有守护者

  "林长+河长"机制的内核是激活全民参与的"绿色细胞"、联系全民乡愁的“生态纽带”。社区林长定期举办"绿课堂",向中小学生普及植物养护和古树保护知识;"乐行驷马涌"志愿者团队三年来累计巡河超2000小时,劝阻不文明行为300余次。彩虹街还在推出树木认养领域形成了 “校社联动、全民参与” 的特色模式,动员社区联合辖内学校(如西关外国语学校、玛利亚幼儿园等)签订绿地认养协议、开展 “绿美校园” 复绿活动,动员学生与社区工作者共同认养公共绿化空间,并成立志愿服务队定期养护,累计认养绿地面积超 2000 平方米,形成"家家护绿、户户养绿"的生动局面。居民从生态治理的旁观者,真正成为家门口的"绿色主人"。

  未来展望:让生态底色更浓、幸福成色更足

  彩虹街的生态治理与绿色蝶变之路永远在路上。从黑臭水体到城市绿脉,驷马涌的蜕变是彩虹街生态治理的生动实践,更是"林长+河长"基层治理创新的缩影。一涌两岸的绿化工作实现生态涅槃转化为居民可感可及的“幸福增量”,交出了一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亮眼答卷,为老城区生态振兴提供了 “彩虹样本”。未来街道将持续推进驷马涌两岸绿化景观升级,打造亲水生态节点,实现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将成为居民生活的日常写照,"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将在老城区徐徐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