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流动的文脉——广州市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展”在广州塔开幕。本次展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各区非遗中心联合承办,将广州市48个新入选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首度集中呈现。荔湾区6个项目入选新一批市级非遗项目,分别为广式云吞面制作技艺、广式甜品制作技艺、广式牛杂制作技艺、广式白切鸡制作技艺、广式肠粉制作技艺(荔湾)和西关礼饼制作技艺,全部参与此次广州塔展览,并获得项目授牌。展览自即日起持续至7月25日,市民游客可于广州塔首层环形展廊免费观展。
2022年10月,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布了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新增项目42个,扩展项目6个,项目总量和新增项目数量皆创下历年之最,集中凸显了大湾区的人文特色和承载了广府地区的历史文化记忆。荔湾区此次有6个项目成功入选,数量在广州所有区中排名第二,充分说明荔湾非遗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尤其是饮食类非遗项目在广州市遥遥领先。
近年来,荔湾区深耕非遗厚土,壮大项目队伍,建立健全四级项目名录体系,不断提升保护传承水平和非遗发展生态环境,在资源整合、集聚发展和文旅融合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一是率先启动荔湾非遗集聚区建设,对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传统工艺聚集区,不断探索促进非遗文旅融合聚集发展路径和方法。通过引入优质非遗项目,建设大师工作室,打造集生产、展示、销售、体验、研究、交流等于一体的非遗高质量发展平台。与珠江钢琴创梦园文化科技产业大楼建设相互呼应,形成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艺集聚的产业高地,做大做强园区文化创新科技发展。二是建设以粤剧粤曲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非遗整体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目标,引领区域文化发展。自2019年成功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围绕生态区建设目标,先后创造多项广州市“第一”。率先在全市成立首个非遗协会,并由非遗协会成功申报市级、省级非遗工作站。争取市区共建的首个广州非遗街区落户永庆坊,并被国家文旅部公布推荐为全国12条非遗旅游路线之一。区内广泛开展各类非遗活动,形成“非遗传奇系列”和穗港澳粤剧竞演等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蝉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三是坚持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多措并举,赋能助力产业振兴发展。正式印发实施《荔湾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作为全国区(县)级单位出台的非遗扶持政策中,涵盖范围最广、扶持力度最大、扶持内容最丰富的一部非遗规范性文件,为非遗保护传承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继荔湾区非遗协会后,成立了“荔湾区广州玉雕协会”、“荔湾区青年非遗传承人协会”,为非遗文旅产业发展积蓄广纳人才。四是加强非遗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做好非遗传承传播。推进永庆坊广州非遗街区、三雕一彩一绣等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鼓励和支持传承人跨界合作,设计开发非遗文创新品。坚持开展非遗进校园,不断扩大合作学校的数量,着力培养青少年传承人和非遗教学师资,形成“一校一项目”的非遗传承目标。打造非遗品牌活动,持续办好“非遗过大年”、“广州少年爱非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品牌系列活动,同时开展覆盖全年节庆假日的“非遗节庆”活动,营造最具西关特色的非遗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