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荔湾区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始终凝心聚力,向“新”出发,逐“质”而行,以构建“四如”服务保障体系为路径,不断擦亮服务品牌,扎实推动荔湾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高效服务体系,统筹调度“如臂使指”
全区23个区、街道服务中心(站)和197个社区服务站全部建成,区、街道服务中心(站)达成“示范创建两个100%”目标,其中8个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被命名为广东省五星级退役军人服务站,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从“有”向“优”,从“优”到“精”提升。提出的“体现尊崇,注重融合”,把退役军人服务纳入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在逢源街率先落地,在全省首次迎接退役军人事务部的专项检查中,作为荔湾经验推广。在服务延伸和提升质效方面,先后在广药、立白集团两个企业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企业内退役军人2600人,其中广药集团退役军人服务站是全市首个国有企业退役军人服务站。在沙面岛设立了全市首个区级退役军人服务驿站,共接待省内外团队43次,累计接待退役军人和群众游客2270人,该驿站打造情况获得高度肯定,于2022年、2023年先后两次亮相中央卫视。2023年与社会养老机构合作,成立了全省首个退役军人养老示范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为老年退役军人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今年在花地街设立的颐康中心对退役军人长者提供优先入住、优惠减免、优质服务,依托其打造的拥军饭堂对退役军人用餐提供优惠。
二、大抓服务能力提升,政策业务“如数家珍”
集中分批组织退役军人事务员(初级)培训,参训266人全员通过考试鉴定,首次通过率达99.6%,推动全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队伍能力大提升,为日常工作赋能增效,并在此基础上组建队伍,参加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员职业技能竞赛。围绕“建档立卡和优待证申领工作”、“社区服务站工作提升”、“兵支书工作”等主题,召开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培训班24场,兵支书专题培训班5场,培训效果良好。承办全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以及组织下跨一级全员轮训6场。
三、架起温暖连心桥梁,服务保障“如沐春风”
组织退役军人法律和政策宣传活动52场。积极开展“四五六”活动以及春节、八一等节日走访慰问,录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走访慰问管理系统15674人,23978人次。开展困难退役军人走访慰问活动925人次,通过入户调查等手段,精确识别帮扶对象的实际需求。共发放应急救助资金90万余元,惠及人数48人次。除此以外,区内帮扶重大疾病、生活困难退役军人1516人,发放医疗、生活类补助约164万元,成功链接社会救助资源约298万元。连续4年开展新春送福活动和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暖心实事”,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尊崇感、获得感成色更足。共为1名二等功、17名三等功家庭送上喜报。光荣牌应挂尽挂率100%,受理申请优待证15798人,制发优待证15722张。成退役军人档案标准化装订整理424卷,移交转递退役军人档案62人次。充分融合高校资源,通过“政企携手”组织年度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班10期,助力550名退役军人从部队到地方的身份转变,实现复工复学就业率100%,不断拓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帮扶渠道,助力退役军人稳定就业、成功创业。
四、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关系融洽“如鱼得水”
积极发挥退役军人“五种力量”,培育组建区、街道“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24支,凝聚发展退役军人志愿者1788人,参与志愿服务达15913人次,开展2333场志愿活动,服务群众达655422人次,志愿服务时长逾28654小时。同时,择优选聘了110名由退役军人党员担任的“荣誉指导员”,并针对各街道辖区退役军人党员分布在不同党支部的情况,采取“荣誉指导员+退役军人党员”联合抽调的归口管理、集中调配的组合模式,在全区各街道组建了22支约660余人“荔戎红”退役军人党员联合服务工作队。配合全区开展的党建引领城中村改造,强化城中村经济联社退役军人队伍建设,召集70人成为荔湾区经济联社“星火连”成员,让他们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力量。培育挖掘百名军创先锋、百个军创项目,其中,荔仕丰创新孵化园获评首批广州市退役军人孵化基地,发掘培树出广绣非遗传承人王新元,全国军创先锋周园等先进代表,两人先后受邀登上央视《老兵你好》栏目接受访谈。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荔湾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继续优化服务体系,不断深化服务理念,持续强化服务效能,让荔湾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品牌更亮、成色更足。